猝死為何易在夜眠中
生活中,一些心腦血管疾患、癲癇、呼吸暫停綜合徵等,均易在夜眠中發生。
睡眠中易猝死的疾病
心肌梗死及血栓性腦卒中易於黎明前形成。日本神奈川縣立癌症中心心血管科專家研究認為:黎明前血壓易升高,心率增加與血漿兒茶酚胺增加有關。美國醫學家認為:此時血漿皮質醇濃度上升,而冠狀血流速度減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凝集力增加,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啟用劑減少。
癲癇病多易於夜間發作,這是由於癲癇病人的大腦皮層中有一部分“停滯性病理興奮灶”。白天,大腦皮層處於緊張活動狀態,其中的“停滯性病理興奮灶”受到抑制,不易興奮;而夜間,環境安靜,大腦皮層的絕大部分處於抑制休息狀態,這部分“停滯性病理興奮灶”可不受干擾地興奮起來,並向周圍擴散,當肢體抽搐、口吐的白沫誤入氣管常誘發“窒息性猝死”。
一些嬰幼兒由於身體內缺少一些酶,常於夜眠中發生腦缺氧-呼吸困難-紫紺-猝死。
夜眠中,在通常狀態下1小時有3-4次呼吸暫停為正常現象,不致引起危險。有打鼾睡眠習慣者,1小時可呼吸暫停十幾次,稱為“阻塞性呼吸暫停”,往往因肺的呼氣及換氣功能不全或口涎誤入氣管而窒息猝死。
一些平素無病容病貌的青年人、壯年人,有時也突然於夜眠中猝死。泰國就曾發生勞工7年間先後有200多人於夜眠中猝死的驚人現象。這是什麼原因?《亞洲醫學新聞》披露的死者屍檢病理學報告認為:64%死者有中度-重度肺泡內出血、心臟擴大、肺水腫、內臟出血、心室纖顫、胃擴張;顯微鏡檢查證明:40%為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這與暴飲暴食、嗜煙酗酒、飲食不節有關。
睡眠猝死的常見原因
科學家研究指出:夜間多發病並易猝死是由於夜間人體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少而環磷酸腺苷分泌較多,機體防禦功能低下,故夜晚多感疲憊無力;白晝,人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環磷酸腺苷分泌多,故人們白天顯得精力旺盛,抗病力也強。
學者從泰國、越南、寮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以稻米為主食習慣國家多發夜眠猝死的研究發現:長期單一食用稻米可引起人體糖代謝障礙,稻米中維生素B1含量極微,而維生素B1直接參與消化及神經系統功能。糖代謝障礙引起心功能不全,心肌無力,神經傳導受影響又引起胃腸蠕動緩慢,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吸收障礙造成營養不良,又加之勞工的勞動強度大,機體過於疲勞,釀成猝死。
夜眠猝死的防護
老人、嬰幼兒不要獨居、獨眠。患有癲癇病者及睡眠打鼾者,均應有同居者,警惕夜眠發病釀成猝死,打鼾者枕頭不宜過高,側臥入睡。單一以稻米為主食者,應搭配玉米麵、赤豆等雜糧,以補充維生素B1的不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