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副主任醫師 羅誠

  自殺者自殺前有哪些心理特點?

  自殺者在自殺前具有共同的心理特徵,表現為:

  ①大多數自殺者的心理活動呈矛盾狀態,處於想盡快擺脫生活的痛苦與求生慾望的矛盾之中。“生存還是死亡?”,猶豫不決。此時他們常常提及有關死亡或自殺的話題。他們其實並不真正地想去死,而是希望擺脫痛苦。

  ②自殺行為其實是一種衝動性行為,跟其他衝動性行為一樣,是被日常的負性生活事件所觸發的,且常常僅僅持續幾分鐘或幾小時。

  ③自殺者在自殺時的思維、情感及行動明顯處於僵化之中,他們常常以悲觀主義的先佔觀念看待一切,拒絕及無法用其他方式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殺者有哪些線索?

  自殺行為的發生並非完全是突然的和不可預測的,大多數自殺行為的發生存在一定的預兆,可以通過對有關因素的分析和評估,提高對自殺行為的預測和防範。自殺危險性評估的基本線索有:

  1、通過各種途徑流露出消極、悲觀的情緒,表達過自殺意願者。自殺者在自殺前曾流露出相當多的徵象,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表達過自殺的意願,如反覆向親友、同事或醫務人員打聽或談論過自殺方法,在個人日記等作品中頻繁談及自殺等。另外不願與別人討論自殺問題,有意掩蓋自殺意願亦是一個重要的危險訊號。

  2、近期遭受了難以彌補的嚴重喪失性事件。“喪失性事件”常是自殺的誘發性事件,在事件發生的早期,容易自殺,在經過危機干預後自殺的危險性雖然有所下降,但絕望的意願仍可能使他們採取自殺行動。等到他們“習慣”以後,危險性會逐步減少。

  3、近期內有過自傷或自殺未遂行動,其再發自殺行為的可能性非常大。既往行為是將來行為的最佳預測因子。當患者採取自殺並沒有真正解決其問題後,再次自殺的危險性將會大大增加。此外,在自殺行為多次重複後,周圍人常會認為患者其實並不想死而放鬆警惕,此時自殺的成功率將大大增加。

  4、發生人格改變者,如易怒、悲觀主義、抑鬱和冷漠,內向、孤僻的行為,不與家人和朋友交往者;出現自我憎恨、負疚感、無價值感和羞愧感,感到孤獨、無助和無望者;突然整理個人事物或寫個人意願;有自殺家族史者等。自殺企圖,既可以對自殺危險性進行評估,也可以使他們體會到關愛、支援和理解,降低自殺風險。

  5、慢性難治性軀體疾病患者突然不願接受醫療干預,或突然出現“反常性”情緒好轉,與親友交待家庭今後的安排和打算時。

  6、精神疾病患者,特別是抑鬱症、精神分裂症、酒精、藥物依賴患者是公認的自殺高危人群。有自責自罪、被害、虛無妄想,或有命令性幻聽、強制性思維,焦慮或驚恐者等症狀者。有抑鬱情緒的患者,如出現情緒的突然“好轉”,應警惕自殺的可能。

  有人對抑鬱症患者進行追蹤調查時發現,出院6 個月36 個患者中有42%自殺,出院1 年中有58%,2 年中有70%。因此,抑鬱症的自殺並不一定只出現在疾病的高峰期,在疾病的緩解期同樣有較高的自殺風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