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李棟平

  多數腦癱可手術治療

  小兒腦癱又稱腦癱,在以往的治療過程中,家屬及患兒治療之路非常艱辛,往往消耗了很多金錢,甚至遭遇到一些騙局、乎悠,也沒有找到正確的治療途徑,更可惜的是因此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針對這一現狀,有必要提醒家長,對治療的全過程提出正確的選擇,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並選擇最佳的治療途徑,更好地把握手術時機。

  正確診斷腦癱之後,即應採取積極的態度進行治療,早期主要以康復訓練為主,亦可以應用GABA等藥物治療。家長對嬰兒的積極訓練可以促進對環境適應能力的提高,家庭康復和社群康復應該為腦癱康復的主要手段。隨著年齡的增長,痙攣的肌肉難以和骨骼的生長同步,便會形成各種進行性畸形。

  因此,如果積極的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療效不穩定,則應儘早地進行外科干預,以避免畸形的發展直至造成過重的殘疾,主觀與客觀因素導致手術時機的延誤都將給患兒帶來災難性的結果。

  目前國內外腦癱外科學界專家均主張3歲左右應該進行各種方式的解除痙攣手術(SPR)治療,矯形外科手術(包括各種術式的肌腱延長術和肌腱切斷術)一定要在充分解除痙攣的前提下分期進行,否則,不可避免痙攣的復發,長期療效不佳,使手術失敗。

  同時會使人們對手術療效產生懷疑,不願意接受手術,增加開展工作的難度。

  腦癱分為8種類型,其中75%為痙攣型腦癱,可以手術治療。但是手術治療的方法很多,選擇最佳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也很重要。很多病人選擇矯形康復的方法,在手術很短時間內會造成畸形復發,痙攣仍然存在。

  採用術中多導聯電生理監測技術,選擇解除肢體痙攣→康復→矯形→再康復的治療順序,與國外治療模式一致,可以做到以最小的醫療費用來保證手術效果,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療效,也避免痙攣復發,改善運動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實現了殘疾人迴歸社會的目的。

  另據專家介紹的最新報道,這種治療技術也適用於腦出血、腦外傷以及腦、脊髓手術後遺症的肢體痙攣癱狀態,肢體不靈活、肢體疼痛的病人,經過臨床應用收到了極佳效果。

  腦癱的治療應採用多學科合作的方式進行,在正確診斷的前提下,早期進行積極的康復訓練,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覆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儘可能在早期解除過高的肌張力,手術解除痙攣之後再進行必要的畸形矯治。

  解除痙攣的脊神經後根選擇性切斷術和周圍神經的選擇性切斷術應先於其他手術進行,矯形手術在脊神經後根選擇性切斷術之後依據康復情況分期進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