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陳平波

  一、何為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為主要特徵,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險性增加的一種全身性骨病。

  二、骨質疏鬆症的機制:

  骨微結構對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影響越採越受到專家們的關注。骨的徽結褐包含因骨小樑的粗細、密度、空間排列以及骨小間的連線等,特別是連線性骨小樑的數量和力學構築對骨的承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骨基質蛋白(膠原)使骨骼具有剿性,基質的礦化使骨骼具備了硬度,骨基質礦鹽含量決定了骨骼的強度和彈性。因此,骨微結構的改變對骨質疏鬆性骨折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小樑顯微結構退行性改變。質疏鬆時,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增加,骨轉換呈負平衡,因骨小樑變細,骨體積下降,某些骨小樑甚至穿孔,直至消失。骨小樑數量減少,使剩餘骨小樑負荷加大,發生顯微骨折,骨結構破壞。進一步發展,骨皮質內表面1/3漸變成類似於鬆質骨結構,皮質骨變薄,造成骨強度明顯降低,脆性增加。加上輕微外力對骨質疏鬆的部位,最重導致骨折的發生。

  三、骨質疏鬆症併發的常見骨折型別:

  骨質疏鬆症的最大危害在於骨折,20%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有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可能。由骨質疏導致的骨折以髖部、椎骨及橈骨遠端等為多發部位,因骨折後患者長期臥床肢體制動,肢體不負童或負重減少,傷肢骨礦物質丟失而又導致繼發性骨質疏鬆,從而使已發生骨折者其再骨折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形成惡性迴圈。

  1、髖部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關係

  髖部骨折在骨質疏鬆性骨折中程度最重,輕度外傷就可引起骨折,其引起的死亡和殘廢數量較其他骨折多, 治療費用也較高。髖部骨折隨年齡增加而增長,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報告, 85%的髖部骨折發生在60歲以上,90歲以上的婦女有1/3發生髖部骨折。有文獻報道,髖部骨折在50歲以前,發病率無性別差異, 60歲以後每隔5年發病率成倍增長, 女性發病率為男性的兩倍以上。也有研究顯示,髖部骨折發生率城市化國家最高。

  2、脊椎骨質疏鬆與骨折的關係

  原發性骨質疏鬆在脊椎是明顯的,其造成的微骨折可使椎體變形。脊椎椎體大部分由鬆質骨組成,中老年婦女在絕經後激素代謝紊亂,導致椎體骨量丟失,骨小樑變細、斷裂,數量減少;隨著胸腰肌及韌帶發生退行性變,再由於椎間盤水分含量減少,各椎體間的可動性降低,故即使受到輕微外力或負重,就會直接影響椎體。其造成的微骨折就可使椎體變形。輕微的外傷,如:扭傷、坐倒在地,都可造成椎體壓縮骨折,產生嚴重腰背疼痛,強迫患者又要繼續臥床,加重了骨質疏鬆,其再骨折危險性大大增加。椎體骨折以發生在第12胸椎為最多見,其次為第1腰椎和第11胸椎。

  3、橈骨遠端骨質疏鬆與骨折

  橈骨遠端骨質以鬆質骨為主, 是骨質疏鬆發生較早的部位。跌倒時手掌著地, 橈骨遠端直接受力發生骨折。在骨折固定期間, 腕關節屈伸活動及前臂旋轉活動受限或怕痛, 固定不當等因素,不能進行功能鍛鍊, 又加重了骨質疏鬆。其發病年齡自45歲開始,50~65歲之間發病率劇增,此種骨折,閉經影響較增齡影響更明顯,同時,它也受性別等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婦女絕經後,隨年齡的增加前臂遠端骨折發生率進行性增高。由於小樑骨的總面積大於皮質骨,因而小樑骨的受累程度超過皮質骨,故直接導致橈骨遠端的鬆質骨骨量丟失明顯,最終導致骨折。當患者跌倒時手掌著地,橈骨遠端直接受力發生骨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