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周孟瀚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治傷方法,民間的有貼膏藥、抹藥酒、揉搓受傷部位、用熱水袋、炒熱大鹽粒等,現代醫院裡有理療儀(紅外線、短波、微波、蠟療)等。這些外用方法大致分成三類。新疆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骨科周孟瀚

一類是膏藥類:各種膏藥。

一類是塗抹類:白酒、藥酒、醋等。

一類是加溫類:熱水袋、炒熱的大粒鹽(沙粒)、醫院的各種理療儀(紅外線、短波、微波、蠟療)等。

先說各種膏藥

人類最早的膏藥就是自己的手掌。當身體任何部位受到擊打時,立即用手捂住受傷的位置會感到能減輕疼痛。但手不能長時間捂在受傷部位,就需要替代品,於是出現了膏藥。最初的膏藥是用樹膠塗在樹葉、麻織品上,後來有了布製品,也就是現在的膏藥。古人在樹膠使用中發現沒有手掌的溫度,就在膠里加入讓面板能感到熱的物質,酒、辣椒以及其它藥物。這些藥物的作用就是讓面板產生熱感覺。這些能讓面板感覺到熱的物質其實是些弱酸,通過腐蝕面板來產生灼熱感。這也是為什麼面板敏感的人會出現紅腫和水泡的原因。其實是淺表的化學燒傷。

受傷後的部位本來就要腫脹,加上膏藥等於傷上加傷。自然會腫的更明顯。

再說那些塗抹類的藥

白酒、跌打酒、跌打油等其它塗抹類的藥物實質上都是弱酸性的揮發液體。所有使用過這類藥物的人都有先涼後熱的感覺。涼是利用藥物的揮發性帶走損傷面板的熱量來減輕疼痛。沒有揮發的部分腐蝕面板產生灼熱感。如果再加上揉搓,剩下的就只有疼痛了。

受傷本身就要腫脹,揉搓的力量再輕也是對受傷處擠壓,能不疼麼?

最後說加溫類方法

面板外的加溫,其實僅能擴張面板表皮下的血管,對深部血管不起作用,若讓深部血管也隨溫度擴張,表皮該熱熟了。

加溫和前述的兩類藥物使用都有一個共同的理由:“活血化瘀”。有所謂“不通則痛,痛則不通”中醫理論。其實,這個理論是錯誤的。

先說活血,血液本來就在血管裡流動。受傷後,受傷的部位血管可以破裂,也可以沒有破裂。沒有破裂自然是正常流動。破裂的血管血液流出,進入血管外的地方。通過加溫能自己回到正常的血管麼?沒這個道理吧?加溫可以使血管擴張,受熱部位供血增加,受傷部位由於不能活動,流出去的血量由於不能活動反而減少。在受傷部位血液聚集增多,自然加重腫脹和疼痛。事實上出血聚在一起會凝結成血塊,血塊會被組織中的負責清除的細胞清除。並不是由血管流出。所以活血化瘀是錯誤的幻想。

所以受傷後的正確處理方法是:

一保持不活動的狀態,就是受傷的最好治療

二在不活動狀態下若有疼痛時,可以做持續冷敷,直至疼痛消失。冷敷可以降低面板表面溫度,減輕水腫和疼痛。其實,受傷一天之後,不活動都不會有疼痛了

三自己不能判斷傷情,可以去醫院做影像檢查

看了上面的內容就該知道,那些讓你用藥的大夫(不論年資多老,級別多高)和你一樣的無知了吧?

附:血管迴圈原理

人的血管分動脈和靜脈。動脈從心臟開始,向全身延伸,逐漸分叉變細,最後細成毛細血管。靜脈從毛細血管開始,逐漸匯聚變粗到心臟終止。出心血液在動脈血管裡,靠心臟擠壓流動。迴心血液在靜脈血管裡,靠肌肉收縮擠壓流動。身體各部分非血管內的多餘水分通過淋巴管流入靜脈。

如果肢體不活動,動脈供血不停,靜脈迴流減少,血液就會聚集在不活動的部位,血液中的水分會滲出血管到血管周圍的組織中形成水腫。滲出血管的水分一部分通過靜脈血管回收,一部分通過淋巴管收集迴心髒。

本文系周孟瀚醫生授權釋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