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內科 主任醫師 付曉玲

  一.生長激素可以治療哪些型別的矮小症?

      按照藥品說明,生長激素最常用,最主要的指徵,是用於生長激素缺乏症患者的治療,這也是用藥效果最好的一種疾病。其次是非生長激素缺乏症,包括特發性矮小,因生長激素缺乏或者不缺乏的特納綜合徵等。

 二.生長激素具有什麼樣的治療效果?貴州省人民醫院兒內科付曉玲

     生長激素主要有兩個作用。第一是促進生長,對兒童期來說,主要是幫助其長高。第二,生長激素可以影響糖,脂代謝。比如,嚴重生長激素缺乏症患者的血脂會升高,大量脂肪堆積在腹部,胸部,影響容貌。而用藥後,血脂會恢復正常,腹部脂肪堆積逐漸消失,人變得更苗條,肌肉更發達。

    所以,對生長激素缺乏的患者,即使已經成年沒有長高需求,也建議其在醫生指導下,小劑量使用生長激素。這對改善代謝和終身健康是有益的。

   對於非生長激素缺乏症的患兒,用藥目的是促進其長高。一般,高度達到正常人的身高範圍內,就要停藥了。對於身高的正常偏矮範圍,但要求增高者,醫學上不建議治療。

常見4類不良反應

一.使用生長激素,會出現哪些副作用或不良反應?

    總體來說,如果嚴格按照藥品說明和適應症來用藥,生長激素是一個比較安全的藥物,副作用或不良反應較少。

    如果用藥後出現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主要和藥物使用劑量有關。在正常人體內,生長激素是身體自然分泌,足夠體格成長的需要。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是,我們用的是小劑量替代治療,即缺多少補多少,用藥物替代人體正常的生理量。這種劑量基本上是安全的。若用於非生長激素缺乏症的治療,如特發性矮小,特納綜合徵等,使用劑量相對大一些,或用藥時間更長,副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生長激素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血糖升高。有一些導致體內生長激素過多的疾病,如巨人症,脂端肥大症,就存在糖代謝異常的問題,導致血糖升高。使用生長激素替代治療時,若藥物劑量偏大,也可能造成糖代謝異常,嚴重的可能會出現2型糖尿病。但是存在個體差異,可能和家族史有關。

  過去,第二個常見的副作用是面板區域性反應,如區域性瘙癢,紅腫,多見於一些早期藥品。但如今,隨著生長激素製劑的純度越來越高,國內製劑的品質也越來越好。這些區域性反應幾乎不見了。有些孩子注射後,會出現區域性疼痛,主要和心理因素有關,是可以耐受的。

  第三個常見的副作用是假性腦瘤。患兒會出現頭痛,注射後顱壓升高等。停藥後,這些症狀就會消失。對於這一情況,應提醒家長定期帶孩子複查,出現不適要及時上醫院。

  第四個副作用是關節滑落。這是非常少見的情況,主要和用藥後孩子生長加速有關。家長比較關心,重視的問題,還包括生長激素會促進細胞增殖分裂,可能誘發腫瘤或復發。但從我院使用的情況和國際上大量統計資料看,腫瘤發生率並不會因使用生長激素,而明顯增高。

  此外,有些孩子會因生長加速,出現肢體疼痛,特別是發生在下午。我們稱之為生長痛,屬於正常情況。我們在臨床上還碰到過一些孩子用藥後,發現脊柱有些側彎。我們分析發現,這些孩子在注射生長激素前,本身脊柱就有不太明顯的先天畸形,側彎。但醫生在治療前沒有仔細檢查。隨著身高增加,這個問題凸顯出來,家長注意到了,就認為是藥物的副作用。其實兩者沒有關係。

生長激素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是否存在個體差異?

  是的。所有藥物反應首先和藥物本身有關,再就是和個體差異有關。我們要求醫生在使用生長激素前,一定要做好記錄,仔細檢查這個孩子有沒有脊柱側彎等,做好基礎的常規生化檢查。並且考慮到群體和個體不同,每個人都是有患腫瘤的風險,要給患兒做好相應檢查,瞭解其疾病家族史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