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下墜感是由於外陰平滑肌瘤或者陰道炎症等原因造成外陰有重墜感覺的症狀。外陰平滑肌瘤的治療原則為有蒂肌瘤區域性切除或深部肌瘤摘除。陰道炎症的預防放棄濫用抗生素、單獨清洗內褲、切忌過度清潔、重視懷孕時的護養、警惕洗衣機、注意公共場所衛生。
外陰下墜感的診斷與檢查:患者自覺症狀即可診斷。
外陰下墜感的鑑別診斷:
1、非特異性陰道炎:取分泌物作塗片,用革蘭氏染色鏡檢,可找到常見的病原菌,而無黴菌或滴蟲存在。
2、黴菌性陰道炎:取分泌物作塗片,用革蘭氏染色,鏡下可找到成群革蘭氏陽性濃染的卵圓形孢子,或可見到假菌絲與出芽細胞相連線成鏈狀或分枝狀。最可靠的方法是進行黴菌培養檢查。
3、滴蟲性陰道炎:取分泌物與已滴在玻璃片上的少量溫生理鹽水調和、鏡檢。可見活動的陰道毛滴蟲。如果特殊的病例查不到滴蟲的,可改用培養法檢查,檢查結果準確度高。
4、老年性陰道炎:取分泌物檢查應與滴蟲性、黴菌性陰道炎相區別。注意宮頸,子宮體大小及其形態、出血來源與陰道細胞學檢查結果,必要時作宮頸或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以排除子宮癌的可能。
5、外陰平滑肌瘤:外陰平滑肌瘤好發於陰蒂、大陰脣、小陰脣,一般為單發,外形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質地偏硬,有包膜,活動好。外陰平滑肌瘤多來源於外陰的平滑肌、毛囊的豎毛肌或血管的平滑肌。病理檢查時鏡下可見平滑肌細胞呈縱橫交錯、平行或漩渦狀排列,胞質呈伊紅,核長杆形,兩端鈍圓,核周有暈狀空隙,肌束之間有纖維間質。因其在臨床上少見,容易被誤診。其包塊較硬,可與外陰脂肪瘤鑑別;其包塊實性,活動好,表面無破潰、無流膿史,可與巴氏腺膿腫、巴氏腺囊腫鑑別。與其它疾病的鑑別診斷還包括:外陰皮脂腺囊腫一般較小、較軟,囊胞內含有臭味的黃色皮脂樣物;外陰乳頭狀瘤多見於老年婦女,呈乳頭狀突起或疣狀突起;外陰纖維瘤質硬,表面光滑,呈分葉狀,發生退變時可呈囊性,切面呈緻密蒼白色,有編織狀結構;外陰癌多有搔癢、破潰,較多滲出液及膿性分泌物,包塊形狀多不規則,基底界限不清,伴有轉移灶症狀;外陰皮脂腺腺瘤多發生於小陰脣,較小,質地較硬。最終診斷均需病理檢查才能證實。該病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無惡變報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