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傷康復是在手外科的診斷和處理的基礎上,針對手功能障礙的各種因素,例如瘢痕、攣縮、粘連、腫脹、關節僵硬、肌肉萎縮、感覺喪失或異常等,採用相應的物理治療、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輔助器具、康復工程、心理治療等康復手段,使傷手恢復最大程度的功能,以適應日常生活活動和工作、學習。
近年來由於顯微外科和肢體重建技術的發展。使過去認為不宜早期進行修復的肌腱、神經斷裂也能進行一期修復,缺損的組織可移植重建,這就為手的功能恢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對手康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識“手外傷”型別
手外傷包括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前者損傷常合併出血、疼痛、腫脹、畸形和(或)功能障礙,後者皮下組織在損傷後嚴重腫脹,容易使得區域性的血液迴圈障礙,部分病人可導致遠端肢體或軟組織的壞死。手外傷常為複合性損傷,涉及手部面板、皮下組織、肌肉、肌腱、骨、關節、神經、血管等。通常分為骨折、肌腱損傷、周圍神經損傷、燒傷、斷指再植等。
不同手外傷的治療方法
現代醫學要求對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同時早期康復。康復醫療應貫穿在整個臨床工作中,其主要任務是從功能和全面康復的要求出發,預防繼發性損傷和廢用性變化,保持和恢復功能。
一、麻痺手的康復
(1)術前康復
①神經損傷後肢體應佩戴矯形器,使各關節保持功能位正常活動範圍。
②對已發生攣縮的關節以中、小劑量進行較長時間的牽引,並配合蠟療、超聲波治療。
③增強有殘存功能肌肉的肌力準備肌肉移植和肌腱移位的手術條件,或建立代償功能。
④神經移位以前,為了延緩肌肉萎縮常用按摩療法,電刺激等治療。
⑤心理治療。
(2)術後康復應根據不同的手術方法制定康復計劃,如肌腱移位手術需石膏固定4周。此期可按移位肌原功能進行等長收縮練習,每天3次;石膏除去後2周內作無負荷的小量主動運動,2周後行增強肌力訓練和糾正關節攣縮的被動運動、牽引等。訓練移位肌功能時先讓病人做原來動作,然後用手阻斷原來動作,即可完成新的動作,通過反覆訓練,便可建立新的運動覺。
二、僵直手的康復
對骨性僵直主要進行手術治療,術後康復是減輕腫脹和早期使用關節持續被動活動裝置,避免關節粘連。對纖維性關節僵直,主要進行牽引療法。
手外傷的康復治療的原則
(1)消炎、消腫、鎮痛、促進創面癒合早期應用超短波、微波、紅外線、紫外線物理治療等,可改善區域性血液和淋巴迴圈,增強細胞膜通透性,提高組織再生能力。
(2)預防粘連、軟化瘢痕早期採用壓力療法、按摩等,後期可用運動療法幫助肌腱滑動,應用被動伸展運動或手夾板,提供溫和而持續牽拉,使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關節囊、粘連帶被拉長並重新排列,瘢痕鬆弛。並輔以中頻電、超聲波、蠟療等、可軟化瘢痕,鬆解粘連。
(3)增加運動功能通過各種運動改善肌力、增加關節活動範圍,增強運動的協調性,改善機體對運動的耐力。
(4)增加生活適應力通過作業活動增強手的靈活性,手眼的協調性,對動作的控制能力和工作耐力,提高感知功能,改善情緒、調整心理狀態,掌握一種生活和工作技能。
(5)恢復感覺功能通過注意、生物反饋、綜合訓練和回憶,提高感覺功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