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一世紀,羅馬著述家Cornelius celsus就已提出,炎症主要表現為患病部位發紅(rubor)、腫脹(tumor)、發熱(calor)和疼痛(clolor)等四大症候。直到十九世紀德國著名病理學家Virchow才把區域性功能障礙列為炎症的第五個症候。
紅、熱是由於炎症區域性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所致。
腫是由於區域性炎症性充血、血液成分滲出引起。
由於滲出物壓迫和某些炎症介質直接作用於神經末梢而引起疼痛。
基於炎症的部位、性質和嚴重程度還將引起不同的功能障礙。
炎症所引起的全身反應常包括髮熱和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增多。發熱在感染性炎症,特別是當病原體蔓延入血時常表現突出。在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時,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可達15000~20000/mm3
,甚至更高,而且相對不成熟的桿狀中性粒細胞所佔比例增加,這就是臨床上所謂的“核左移”。某些感染如病毒性疾病和傷寒等炎症還能出現末梢血白細胞計數降低。
良性反應性改變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1、變質
變質(alteration):炎症區域性組織發生的變性和壞死。
2、滲出
滲出(exudation):炎症時血管內的液體和細胞成分經血管壁進入到血管外組織的過程。滲出是炎症最具特徵性的變化,也是炎症的中心環節。
面板瘙癢症(cutaneous pruritus):係指臨床上無原發損害,且以瘙癢為主的感覺功能異常性面板病,在經過中由於搔抓可出現繼發性面板損害,如抓痕、血痂等,並依據面板瘙癢的範圍或部位,可分為限局性和泛發性兩類。
炎症後黑變病(postinflammatory melanosis):是繼面板急性或慢性炎症過程之後出現的面板色素沉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