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日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等各種因素致使我國人口迅速增長,而平均年齡已經超過七十歲,直到2012年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2000萬,社會老齡化的問題凸顯出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營養水平的提高,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據統計,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大約為6.09%,65歲以上的患病率超過18%。患病率如此高,它的存在就如感冒一樣常見。如此常見的疾病真的可以像感冒一樣讓人習以為常並對其掉以輕心嗎?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而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所引起的。糖尿病患者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將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除此之外,在口腔醫學領域,糖尿病對人工種植牙是不是也有損害呢?
1965年首次使用鈦種植體植入人類頜骨並完成牙缺失修復,之後Branemark教授提出種植體“骨結合(Osseointegration)”理論,為人工種植牙的研究與臨床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隨著口腔種植技術發展逐漸成熟,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逐漸提高,人工種植牙作為牙列缺失缺損的首選修複方案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使得種植體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日趨廣泛,推動著口腔種植修復行業的迅猛發展。如今人們對種植牙的熱衷難免讓人想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烤瓷牙曾經風靡一時,也可以以此推斷價格昂貴的種植牙也將從奢侈品逐漸轉變為普通的生活必須品。人口老齡化加劇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使對種植牙的消費逐漸增加,而中老年人正是糖尿病高發的人群也是種植牙的消費最多的人群,所以糖尿病與種植牙的關係非常密切。
糖尿病對牙周炎具有促進和加重的作用,同樣的,患有糖尿病的個體更傾向於發生種植體周圍炎。由於高血糖對骨結合具有反作用,所以在患糖尿病患者中使用種植體也是有風險的。臨床研究中發現,與健康個體對比,糖尿病患者牙槽嵴頂的骨丟失更加快。而這可以解釋為血清中和齦溝液中的炎症因子(IL-1b、IL -6、TNF-a)增加促進了糖尿病患者的糖基化終極產物及其受體(AGE–RAGE)系統的相互作用,AGEs一方面會導致膠原等細胞外基質成分合成異常,同時也影響細胞的黏附、生長和基質分泌及沉積,進而會影響骨創傷的組織癒合過程,從而對骨吸收有加快的作用。糖尿病對骨代謝是有影響的,高血糖症能抑制成骨細胞分化增殖,並且能夠轉換了甲狀腺素反應來調節鈣、磷代謝。此外,還能對骨基質和其組成成分產生有害作用,並且影響細胞粘附、生長和骨基質的沉積。在不同的糖尿病實驗模型中都證實了,礦化動態平衡、骨樣組織的形成、骨形成都會減少。
糖尿病引起患者繼發性的骨量減少及骨質疏鬆、骨代謝紊亂等疾病,對種植體骨結合是有影響的。據有關臨床資料及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情況良好、抗感染方式合理的前提下,當血糖控制良好時,可能減輕術後的炎症破壞作用,使得高血糖對骨創傷癒合的干擾及骨轉化的抑制得以緩解和解除。種植體1年以上的成功率仍可達90 %。另有報道顯示對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患者,行全牙列種植體支援的覆蓋義齒修復,1 年和5 年的成功率分別為97.3% 和94.4%,這些結果都表明,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接受牙種植。以下為糖尿病患者種牙的幾點建議:
1、如果血糖(FPG)<5. 6 mm o l/L但OGTT 2 h PG< 7. 8 mm o l/L者, 也應積極提倡生活方式干預對生活方式進行干預,控制飲食,增加運動,定期隨訪觀察。
2、飲食降糖:多吃低脂肪、低糖、低鹽、高纖維素飲食,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少吃油膩食物、油炸食品,控制每日攝入的總熱量。降低血糖的食物有苦蕎麥、南瓜、芹菜、冬瓜、竹筍、木耳等。
3、糖尿病患者術前需將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8.8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10.0mmol/L),患者種植前和種植後,要制定出相應的飲食建議,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高骨結合能力。由於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差,需適當給予抗生素,以降低區域性感染風險。
4、種植修復後仍需繼續控制血糖,除了日常口腔衛生自我維護,還需定期複診維護,可達到較滿意的短期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