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消化內科・普內科 主任醫師 李雅君

  中醫治療脾胃病注重平衡中焦脾胃,以膜相連,脾氣宜升,胃氣宜降,脾喜剛燥,胃喜柔潤,相反相成。應吳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旨,注意寒溫相適,升降並調,虛實同理。

  一、顧護胃氣:胃氣又稱脾胃之氣、胃氣,脾胃為後天之本,胃氣亦為後天之本。因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胃氣能養五臟之氣,而五臟之氣中,腎氣與胃氣的關係最為密切。腎為先天之氣,脾胃為後天之氣,腎氣為胃氣的根本,而胃氣又滋養著腎氣。先天之氣不足,也可由後天之氣來調養。健康人的胃氣充足,其表現為食慾良好,精力充沛。若病中飲食如常,提示胃氣未傷;如食慾逐步改善,食量增加,為胃氣恢復。若久病重病而見食慾減退,食量減少,甚至不思飲食,乃胃氣衰敗的表現,預後多不良,所謂得谷者昌,失谷者亡。

  二、調節升降氣機:升降出入是機體生理活動的基本形式,而脾胃又是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所以調節升降也是治療脾胃病的原則。葉天士指出:“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胃病的升降失常,可表現為升降不及,升降反作和升降失調三種形式。

  三、調理陰陽:脾為髒屬陰,胃為腑屬陽,此乃就髒與腑的性質不同相對劃分的。但就其易感病邪的性質而言,溼為陰邪易傷脾陽,燥為陽邪易傷胃陰。所以在治法上,溫脾與養胃、燥溼與清熱均屬調理陰陽之範疇。而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亦為脾胃病的治則。對脾胃病的治療,李東垣強調升發脾陽,葉天士重視滋養胃陰,而扶脾陽與養胃陰都是針對脾胃陰陽盛衰而補其不足的治療原則。扶脾陽意在培土健中,運化精微;養胃陰可使胃之陰陽協調,降而不逆,並能遊溢精氣,以供脾散精,上歸於肺。在強調扶脾陽和養胃陰的同時並不排除補脾陰和益胃氣,只不過因脾胃陰陽不足的病變有主次,在治療上

  四、注重平衡中焦:脾胃,以膜相連,脾氣宜升,胃氣宜降,脾喜剛燥,胃喜柔潤,相反相成。故治療脾胃病應宗吳鞠通“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旨,注意寒溫相適,升降並調,虛實同理。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