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治醫師 趙鴻鵬

  結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在大城市,它已成為惡性腫瘤的“老三”。以上海為例,30年來,病人人數增加了5倍多,而且,年輕人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
  更嚴峻的情況是,很多人發現結直腸癌時多為晚期,治療效果欠佳。
  大便習慣改變,要警惕
  要提高結直腸癌的療效,關鍵在於早期發現與治療。
  結直腸癌最常見的症狀是便血(佔48%~68%)和腹痛(佔21%~55%),這一般都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另一種症狀――大便習慣的改變,由於司空見慣,則未能引起人們的足夠警惕。
  事實上,大便習慣的改變(包括腹瀉、便祕、便頻、腹瀉便祕交替)在結直腸癌病人中並非少見,如上海的資料:結直腸癌病人中,出現便頻者達28%~50%;而廣州的資料顯示,腹瀉及便頻者達15%,以便祕為突出症狀者亦時有所見,特別是直腸癌病人,可高達60%。
  一般來說,健康人的排便次數為每日1~2次,或1~2日1次,多為成形便或軟便;少數人的排便次數可達3日1次,糞便多為半成形或臘腸樣硬便。
  結直腸癌病人,如果腫瘤刺激腸黏膜導致體液滲出,滲液在腸腔內積存過多而刺激腸道蠕動增加,就會出現腹瀉。若腫瘤伴發炎症、壞死並引起腸腔阻塞,則會延長糞便的通過時間,引發便祕。
  腹瀉或便祕,由腫瘤位置決定


  產生腹瀉還是便祕,主要與腫瘤在結腸的位置有關。
  腹部右半側結腸(包括盲腸、升結腸、部分橫結腸)腸腔較寬大,移動性較大,故早期癌症多表現為腹瀉(約20%),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
  而腹部左半側結腸(包括部分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因其腸腔不如右半側結腸寬大,且乙狀結腸腸腔狹小,又與直腸成銳角相連線,故一旦長有腫瘤,多出現頑固性便祕,也可有便頻,容易發生慢性進行性腸梗阻。
  腫瘤出現在直腸(直腸癌)時,腫瘤表面的潰瘍繼發感染刺激直腸,會導致便頻,每日總想排便,可達十餘次,且所排出的糞便變細,帶黏液,量也甚少。病人常有排便不盡感。
  當然,排便習慣的改變亦常受到飲食質量及種類、多種常用藥物、致病微生物感染乃至精神情緒的影響。但排除這些因素而發生持續性、頑固性腹瀉(含便頻)或便祕者,尤其是那些以前沒有腸道症狀的人,以及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