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治醫師 谷曉廣

  下肢溼性壞疽是下肢靜脈血栓臨床表現中股青腫的重要體徵,是臨床上DVT最嚴重的型別。主要因為廣泛性髂-股靜脈閉塞,整個下肢靜脈系統幾乎全部處於阻塞狀態,靜脈壓極高、淤血嚴重,下肢出現高度水腫,繼而出現動脈痙攣,肢體供血不足,即形成股青腫。

  臨床上表現為疼痛劇烈,下肢廣泛性明顯腫脹,患肢面板緊張、發亮而呈發紺色、起皰、皮溫明顯下降,足背、脛後動脈搏動消失。全身反應重,體溫多超過39.0℃,易出現休克(大量體液迅速流入腫脹的肢體引起)及下肢溼性壞疽(靜脈性壞疽)。那麼它的發病機制是什麼呢?

  發病機制

  DVT形成過程中,先是血小板黏附、聚集在血管內膜區域性,釋放某些活性物質,同時又使血小板進一步聚集。隨著病情的發展,血小板堆積逐漸增多,形成許多珊瑚狀血小板小樑,使血流減慢,被啟用的凝血因子逐漸增多,纖維蛋白形成及沉積亦隨之增多,併網羅血細胞,終成血栓。血栓形成早期,只有起源處附著於血管壁,幾乎是漂浮狀態,很容易脫落。繼而血栓收縮,擠出血清,血栓變為相對乾燥、堅實的結構。開始血栓僅是通過纖維蛋白附著於血管壁上,但內膜的內皮纖維細胞迅速入侵,使血栓固定、機化。因為由血栓擠出的血清中有啟用的凝血因子及凝血酶,所以在一定條件下,很容易有新鮮的血凝塊沉積於正在機化,甚至已經機化的血栓上,使血栓不斷的擴充套件延伸,最終堵塞靜脈管腔。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