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內科 副主任醫師 金曉峰

  藥物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人對於用藥有很多顧忌和偏見,尤其是年輕的患者,把終身服藥看的過於嚴重,比如擔心藥物的副作用、不想吃藥、吃吃停停。這樣不利於血壓的有效控制,長期如此,反而影響長期的血壓控制。

  不過,現在關於降壓藥,大家還是有很多偏見、誤解。誤會不解除,很多患者就沒辦法安心規範用藥,總是吃吃停停,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

  一、錯誤做法:能不吃藥就不吃藥

  正確做法:及時用藥對身體好

  很多朋友發現控制高血壓之後,總是會問:先不吃藥行不行?先控制飲食看看,能不吃藥就不吃藥。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修正生活習慣,對於控制血壓的幫助確實非常大。

  但對於長期血壓超過 140/90mmHg
的患者,會增加心腦血管意外發生風險,對全身臟器有不利影響,建議應使用口服降壓藥控制血壓。把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才是避免心腦血管併發症的最佳手段。

  對於血壓不高,心血管意外風險比較小的患者,如果調整生活方式 1~3 個月,血壓沒有降至正常,也要早開始藥物控制,毫無商量餘地。

  二、錯誤做法 :用藥留餘地

  正確做法:儘快使用適合藥物

  目前臨床常用的有 5
大類一線降壓藥,包括鈣通道阻斷劑(CCB)、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都是好藥。如果哪個藥是壞藥,那肯定就被淘汰了,就不值得使用。

  對不同的人群,選擇降壓藥會有不同的首選推薦:

  青年人,首選 β受體阻斷劑和 ACEI 類藥物;

  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嚴重,CCB 類可能為首選;

  糖尿病和慢性腎病人,ACEI 和 ARB 類作為降壓藥物的首選。

  這些首選推薦,是為了儘快的找到合適的降壓藥,並不意味著絕對的好壞。對於每個患者來說,能把血壓降到正常範圍,長期服用沒有明顯副作用,那對這個患者來說,這個藥,就是最合適的藥,就是好藥。

  至於降壓藥要留餘地,一開始用了好藥,以後就無藥可用,這種邏輯根本就不通,一開始不選擇最合適的藥物,不好好降壓,難道要等血壓控制不好,心梗、腎衰了再好好用藥嗎?

  三、錯誤做法:時間長了有耐藥性需要換藥

  正確做法:不要頻繁換藥

  高血壓的用藥,非常的個體化,每個人對高血壓藥物敏感性不一樣,所以剛開始用藥的時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找到適合的藥物種類和劑量。

  一旦找到能夠使血壓達標,沒有明顯副作用的藥物,就要長期堅持服用,不需要常規替換,高血壓又不是細菌,不會出現耐藥這種情況。在血壓控制得好好的情況下,不要換藥。因為換藥不僅要承擔血壓波動的風險,還可能面臨新藥物帶來的副作用,那才是得不償失?

  如果血壓情況有變化,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調整、加量或換藥,而不是因為用的時間長了就換藥。

  四、錯誤做法:過分依靠藥物

  正確做法:堅持健康生活

  部分患者認為得了高血壓後只要堅持長期規律地服藥就行了,忽略了改善生活方式。其實藥物治療,應該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之上,兩者缺一不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及心理健康,是人類健康的四大基石。吸菸、過量飲酒、高鹽膳食等不良習慣不加以控制,藥物再好也難有良效。很多人服用種降壓藥而血壓仍難達標,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正確的做法是除合理用藥外,必須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錯誤做法:只服藥不看效果

  正確做法:定期監測血壓

  有些人以為只要服藥就萬事大吉,再也不用擔心了,不關注自己的血壓值。

  這樣不能保證血壓長期平穩達標。另外,降壓原則強調個體化用藥,其中一項重要措施,便是堅持定期對血壓進行監測,並記錄。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係,瞭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聯合用藥才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