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通外科 主治醫師 牛虎

  新輔助化療是指在確定的區域性治療之前採用的化療。目前較多的是討論新輔助化療方案的選擇和化療的持續時間,關於其後的區域性處理討論較少。本文就新輔助化療後的區域性外科處理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新輔助化療後保乳的選擇

  新輔助化療的目的是通過降期爭取保乳手術(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BCS)機會,BCS的選擇標準應與直接手術一致。Chen等人確定了局部復發的危險因素及適於新輔助化療後行BCS的標準,認為區域性復發的因素為:腫瘤較大、淋巴結轉移、化療後殘留多處病灶及淋巴管侵襲。化療後保乳的禁忌證包括:殘餘腫瘤大於5cm、累及面板、化療後鉬靶影像存在瀰漫鈣化、多中心腫瘤以及放療禁忌證。

  研究表明,區域性晚期新輔助化療後BCS與早期乳腺癌常規BCS相比,其區域性複發率無明顯差別。M.D.Anderson研究中LABC患者新輔助化療後行BCS,中位隨訪時間超過6.6年,區域性複發率為2.7%,乳腺內複發率為1.8%。因此,對新輔助化療反應好的LABC患者也考慮保乳手術。

  新輔助化療對不同型別的乳腺癌效果不同,這將影響BCS的可行性。大的無微鈣化單灶腫瘤是化療後BCS的最好指徵,但需在化療前或兩次化療間以銀夾標記腫瘤床範圍。若化療後病灶以同心圓方式縮小,銀夾間距離較短,則可將這些銀夾在一次手術中整塊切除。浸潤性小葉癌的化療反應較慢,難以成功降期以滿足BCS的要求。炎性乳癌與瀰漫性微鈣化或多中心腫瘤存在彌散的可疑微鈣化的患者,無論化療敏感性如何都需行乳房切除術。

  2、新輔助化療後的即刻乳房再造術

  隨著乳腺癌治療水平與整形外科技術的提高, 已有人嘗試為LABC患者實施即刻乳房再造(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IBR),但其安全性尚待確認,如放療對再造乳房的損傷、術後放療是否必須以及IBR可能推遲術後輔助治療時間等問題。

  放療是LABC標準治療的一部分,但也被視為IBR禁忌證。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假體包膜攣縮, Cordeiro等報道放療後包膜攣縮率(68%)高於未放療患者(40%),近一半放療患者因此而被迫取出假體。Soong等人認為,自體組織再造的乳房能較好耐受50Gy的放療劑量。也有報導稱,根治術後即刻TRAM皮瓣乳房再造效果良好,但因LABC患者術後一般必須放療,TRAM皮瓣放療後可能發生遲發性纖維化和攣縮,所以應考慮延遲乳房再造。

  術前判定患者術後是否需要放療非常重要。ASCO建議有4個以上淋巴結轉移而未行新輔助化療的患者需術後放療。化療後仍有殘餘或耐藥病灶者,可放療以增加區域性控制率,因此無論保守或是積極的治療方案,無論化療反應如何,所有LABC患者均應放療。但對於化療後乳腺或腋窩只殘留微小病灶甚至無殘留的患者,還不能確定區域淋巴結放療是否獲益。M.D. Anderson腫瘤中心的資料顯示,即使新輔助化療後完全緩解的患者,化療前分期也可預測區域性復發的危險,並建議以此來決定是否需要放療,病理所見在決定術後放療中極其重要,但無法在術前做出準確預測。因此,對每名患者均應從多學科角度,討論包括最終放療計劃在內的完整的治療方案。

  Mortenson等人的研究中,IBR患者的傷口併發症(22.3%)較未行再造的患者(8.3%)多,但較輕微並可很快被控制,不會推遲放療的時間。此外Newman等人還指出,輔助治療與IBR間隔一段時間並不影響複發率。

  M.D. Anderson腫瘤中心的Kronowitz等人提出了“延遲-即刻”乳房再造方法:患者先行保留面板的乳房切除術,並植入組織擴張器 “佔位”,待病理結果得出後,如不需PMRT則可立即行乳房再造,如需PMRT則放療後再行延遲再造。此方法可用於任何PMRT指徵不明但要求即刻再造的患者,既滿足了美學要求,又保證了手術安全性,是一種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方法,但尚需更多實踐驗證。

  3、新輔助化療後前哨淋巴結活檢

  近十年來,淋巴顯像和前哨淋巴結活檢(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技術已用於進行腋窩分期,SLNB對於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已被大量文獻證實[10],但尚不知新輔助化療後SLNB是否準確。

  一些研究認為新輔助化療前的SLNB診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