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整形創傷外科 主任醫師 趙成利

  很多單眼皮的MM都渴望擁有一對雙眼皮水汪汪的大眼睛。大家可能都知道,雙眼皮就是在眼睛上瞼割開,然後縫合出來摺痕,就成了雙眼皮啦。實際上是怎樣的呢?  

  眼部的結構是怎樣的,你知道嗎?

  眼瞼(eye lids) 位於眼眶前部,覆蓋於眼球表面,分上瞼和下瞼,其遊離緣稱瞼緣(palpebral
margin)。上、下瞼緣間的裂隙稱瞼裂(palpebral
fissure),其內外連結處分別稱內眥和外眥。正常平視時,瞼裂高度約8mm,上瞼遮蓋角膜上部1mm~2mm。內眥處有一小的肉樣隆起稱淚阜,為變態的面板組織。瞼緣有前脣和後脣。前脣鈍圓,有2~3行排列整齊的睫毛,毛囊周圍有皮脂腺(Zeis腺)及變態汗腺(Moll腺)開口於毛囊。後脣呈直角,與眼球表面緊密接觸。兩脣間有一條灰色線,為面板與結膜的交界處。灰線與後脣之間有一排細孔,為瞼板腺的開口。上下瞼緣的內側端各有一乳頭狀突起,其上有一小孔稱淚點。  

  眼瞼從外向內分五層,你知道嗎?

  1、面板層:是人體最薄柔的面板之一,易形成皺褶;

  2、皮下組織層:為疏鬆結締組織和少量脂肪。腎病和區域性炎症時容易出現水腫;

  3、肌層:包括眼輪匝肌和提上瞼肌。眼輪匝肌是橫紋肌,肌纖維走行與瞼裂平行呈環形,由面神經支配,司眼瞼閉合。提上瞼肌由動眼神經支配,提起上瞼,開啟瞼裂。此肌起自眶尖視神經孔周圍的總腱環,沿眶上壁至眶緣呈扇形,分成前、中、後三部分:前部為薄寬的腱膜穿過眶隔,止於瞼板前面,部分纖維穿過眼輪匝肌止於上瞼面板下,形成重瞼;中部為一層平滑肌纖維(Müller

肌),受交感神經支配,附著於瞼板上緣(下瞼Müller 肌起於下直肌,附著於瞼板下緣),在交感神經興奮時瞼裂特別開大;後部亦為一腱膜,止於穹窿部結膜。

  4、瞼板層:由緻密結締組織形成的半月狀結構,兩端借內、外眥韌帶固定於眼眶內外側眶緣上。瞼板內有若干與瞼緣呈垂直方向排列的瞼板腺(Meibom腺),是全身最大的皮脂腺,開口於瞼緣,分泌類脂質,參與淚膜的構成,對眼表面起潤滑作用。

  5、結膜層:緊貼瞼板後面的透明粘膜稱為瞼結膜。  

  什麼是上瞼提肌?你知道嗎?

  上瞼提肌位於上直肌的上方,起自視神經管的上方,向前經寬闊的腱膜止於上瞼。腹膜的後份由平滑肌組成,附著於上瞼板的上緣,稱上臉板肌或稱Milller肌。上瞼板肌由交感神經支配,出現障礙時可致上瞼下垂。上瞼提肌的功能為提上瞼,由動眼神經支配。  

  割雙眼皮為什麼會流很多血?

  眼瞼的血供:有淺部和深部兩個動脈血管叢,分別來自頸外動脈的面動脈支和頸內動脈的眼動脈分支。離瞼緣約3mm處形成瞼緣動脈弓,瞼板上緣處形成較小的周圍動脈弓。淺部(瞼板前)靜脈迴流到頸內和頸外靜脈,深部靜脈最終匯入海綿竇。由於眼瞼靜脈沒有靜脈瓣,因此化膿性炎症有可能蔓延到海綿竇,而導致嚴重的後果。  

  眼瞼的淋巴:與靜脈迴流平行,眼瞼外側引流到耳前、腮腺淋巴結;眼瞼內側引流至頜下淋巴結。  

  雙眼皮是如何做出來的呢?

  有了這些解剖學知識,對眼睛的解剖有了充分的瞭解,下面我們看看雙眼皮是怎麼形成的吧。  

  原理: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讓面板與提上瞼肌之間形成一個牢固的粘連。

  傳統方法:無論是埋線還是切開法,都可以形成重瞼,前者是通過線的力量,將面板與提上瞼肌連線到一起,優點是不用切開,術後不用拆線,損傷較小恢復較快。缺點是:線結容易鬆脫,時間長了重瞼形態欠佳,需要再次修復。而切開法則是通過切除部分面板,肌肉,去除部分脂肪,讓面板直接與提上瞼肌之間形成纖維連結,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瘢痕,這種連線是較為牢靠的,這也是為什麼切開雙眼皮是永久的原因。

  Park法重瞼:也屬於切開法的一種,但是又與傳統切開方法不同,park法重瞼保留了雙眼皮下的肌肉組織,利用提上瞼肌與肌肉的粘連形成重瞼,這種方法的優點較多,首先,沒有去除肌肉,從而儘可能的保留了眼瞼的血供系統和淋巴迴流系統,所以術後腫脹不明顯;第二,面板和提上瞼肌之間有肌肉的襯墊,不會在閉眼後形成一條較深的切口凹陷。

  所以,有了這些知識後,在進行雙眼皮的手術時,就會顯得遊刃有餘了,目前很多優秀的醫生採用的手術方式絕大部分是對park法的改良,術後效果都較理想,這種方式做出來的外觀不會顯得很假,絕大部分求美者都會覺得較滿意。

  溫馨提醒:

  做完雙眼皮手術後,拆線前的腫脹是必須的,但嚴格遵循醫囑會讓腫脹期縮短:比如48小時之內冷敷;不要做完手術還繼續玩手機;飲食上保持清淡,注意休息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