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來吃一口吧!乖,張開嘴,你不吃就給爸爸吃了啊!別跑,先吃一口!從餐桌到沙發……從陽臺到臥室……一頓飯吃上1個小時也吃不了多少!“追喂”成為了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孩子在前面跑,父母或爺爺奶奶拿著碗在後面追餵飯。孩子不開心,家長也煩。每天“填喂”、“追喂”,不僅父母心累,也會對孩子造成嚴重影響!
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發展
“追喂”是孩子專注力不足的表現。如果家長對這一情況不作為,乃至為了讓孩子安靜地待一會,讓他看電視、玩玩具,然後趁這時給孩子餵飯……這些都會進一步地破壞孩子的專注力。許多孩子在上小學後上課走神、寫作業磨蹭……這些情況和“追喂”、“邊玩邊吃”都有關係。
不利於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當孩子專注於電視或遊戲時,往往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吃飯,因此也就不能形成“吃飯的時間是固定的”這樣的意識。這會造成生活紊亂,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影響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積極性格
做為獨立的個體,吃飯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由自己掌控吃多少、吃多快。但如果家長餵飯,就或破壞這種自主意識——孩子開始認為吃飯是家長的事,自己只是在協助家長完成任務。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主意識漸漸薄弱,就會形成消極性格。此外,在餵飯時,家長往往會催促孩子快點吃、快點嚼,甚至因為急躁而數落孩子。這種情緒久而久之使孩子認為吃飯是一種負擔,毫無樂趣。這同樣會對孩子的積極性格造成負面影響。
孩子易形成“和家長談條件”的思維方式
有的父母在餵飯時,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一邊喂一邊承諾給孩子各種東西。這樣一旦形成習慣,孩子就可能用吃飯來和家長談條件,換取利益。這本質上和“一哭鬧就滿足”的危害是一樣的——長此以往,孩子有可能會越來越任性、自私、愛發脾氣。
影響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和智力發育
孩子能自己吃飯,需要手、嘴、眼相互協調配合,如果用筷子吃,動作就更加精細,也就需要更強的協調能力與平衡能力。另外,有研究顯示,手部精細動作的良好發展對智力發育有積極作用。長期餵飯對孩子的動作平衡與協調,乃至智力都有不良影響。
那如何讓孩子愛上吃飯,主動吃飯呢?
今天筆者整理了幾個小方法,朋友們不妨試試吧。
固定孩子吃飯的地方
小一點的寶寶可以給他一個專屬於的餐椅,吃飯時把小寶寶的餐椅搬到餐桌旁邊,讓他與家人坐在一起用餐。這樣家人在就餐時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都會讓寶貝積極去模仿,寶貝自己也會吃得很香。大點的兒童則可以固定每天吃飯的餐椅位置。
營造專心用餐的環境
吃飯的時候關掉電視、電腦,甚至飯桌外其他區域的燈光;收好孩子的玩具,以免在吃飯時轉移寶貝的注意力,使寶貝不能專心用餐。
飯菜多用心,花樣儘量多
比如將飯菜做成孩子喜歡的造型,經常變化花樣,孩子對吃飯就會有新鮮感。除了換花樣,還可以適當加點孩子喜歡的食物哦。
口味儘量清淡
很多長輩會按照成年人的口味來給孩子準備食物,但是正常來說成年人的口味相對於孩子的口味是比較鹹的。給孩子的食物應該比成年人的口味略淡一點。否則孩子嘗過了重口味,就很難再習慣得上一般清淡的食物了。所以,為了避免寶寶以後挑食、不愛吃飯,也為了寶寶以後的健康,爸媽要從小教寶寶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
零食要限量
有種餓叫「爸媽覺得你餓」,不少爸媽們怕孩子餓得快,一會兒給孩子吃水果、喝酸奶,一會兒又讓孩子吃餅乾、嚐點心。孩子們的胃口本來就比大人小很多,如果在吃飯之前嘴巴一直不停,小肚子都被填滿了,還怎麼可能乖乖吃飯?所以,給孩子吃零食一定要限量。尤其是飯前 1 小時,就別讓孩子吃太多東西了。
加大孩子的運動量
缺乏運動的寶貝,通常會食慾不佳。其實,寶貝不僅喜歡運動,也非常需要運動。運動能使寶貝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且大量的運動很快就會使寶貝有飢餓感。這樣,每每到了吃飯時間,寶貝就會主動要求吃飯了,而運動少的寶貝,由於缺乏飢餓感,自然就會被父母被動餵食。
不要追著餵飯
在吃飯的時間如果孩子不想吃,爸媽不要追著喂,而是要給孩子樹立按時吃飯的規矩,事先跟孩子講明白,如果現在不吃,那就只能等到下頓飯的時候才有的吃,而且在這期間沒有別的吃的。有的時候,孩子不吃或是吃得少,只是因為他不餓或是已經吃飽了,爸媽不要總覺得孩子「沒吃飽」還要再喂點。餓不餓,孩子自己最清楚。
對爸媽來說,有時真的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包容孩子的偶爾的不乖和倔脾氣。一味地指責,並不能解決問題,有時甚至會讓情況更糟糕,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一頓飯不吃,又餓不死,誰還沒有過「就是不想吃」的時候啊,爸媽別這麼焦慮啦。寶寶不愛吃飯也是有原因的。爸媽們不妨試試筆者說的這幾個辦法,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好習慣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