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蛇傷面板科 副主任醫師 陳寧剛

  什麼是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是在穴位或壓痛點、皮下陽性反應物上,適量注射中藥或西藥,以防治各類疾病的方法。

  面板科適應症

  穴位注射治療可用於各種面板病,如溼疹皮炎、蕁麻疹等各類過敏性疾病,白癜風、黃褐斑、炎症後色素沉著等各類色素性疾病,痤瘡、脫髮等附屬器疾病,銀屑病、玫瑰糠疹等紅斑類疾病,皮肌炎、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穴位注射的特點

  此治療方法是以經絡學說為指導,將經絡、穴位、藥物效應有機結合起來,發揮臨床療效。穴位藥效既具有藥物原有藥效學特性,又有見效快的特點,在未吸收或未達有效血濃度前即產生強大的藥效,該藥效可與無吸收過程的靜脈注射相同甚至超過。

  治療前注意事項

  1、治療前醫生與病人互相溝通,減輕患者恐懼心理;

  2、治療前不要空腹、避免熬夜疲勞等;

  3、精神性疾病、面板感染破潰、嚴重心肝腎重大疾病者、曾肌注或靜注或穴注後產生不良反應者等禁忌注射;

  4、治療後區域性可有一過性酸脹麻、無力等感覺;

  5、治療後避免從事高度緊張和體力勞動,如開車、提重物等 。

  治療後常見的反應

  治療後最常見的反應是區域性酸脹麻木、無力等,一般持續1-2天左右,部分敏感患者可持續較長時間。一般不處理會自行緩解,也可在治療24小時後區域性自行熱敷治療。

  個別人因疲勞、空腹、體質較弱或對治療較為緊張,易產生暈針反應,如頭暈、胸悶、心慌、全身無力等反應,應平臥休息半小時即可緩解,必要時吸氧。

  因體質差異,個別人注射撲爾敏針後易出現嗜睡、乏力等反應,約持續半天左右,個別會持續2天,平素口服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易出現嗜睡反應的人在治療前應告知醫生,醫生治療時可減少劑量或避免使用,治療時應有家屬陪同,治療後避免開車。

  有時注射時因刺破小血管區域性會出現血腫,一般1-2週會自行吸收,也可在治療24小時後區域性熱敷治療。極個別人對注射藥物有過敏反應,如注射後全身風團瘙癢等,應在治療前告訴醫生過敏史,治療時避免使用。治療後有出現不能緩解的異常反應,可及時到醫院就診。

  治療間隔時間

  1、一般在區域性不適症狀緩解後即可進行下一次治療;

  2、門診時為方便患者和控制疾病,一般一週兩次即可;

  3、區域性有麻脹、血腫等反應處下一次治療時應避開。

  療程

  原則上以疾病治療明顯好轉為結束標誌。也可在治療一個月時休息15-30天,等區域性藥物充分吸收後再進行下一個療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