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科 副主任醫師 李衛彬

  1、什麼叫三伏貼呢?

  “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的簡稱,也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特色方法之一,又稱作“三伏灸”。是在夏季三伏日,把特殊作用的藥貼貼在不同疾病相應的穴位上,以達到祛病保健的一種治療方法。

  2、為什麼要在三伏天貼敷呢?有什麼特殊的講究或蘊含著怎樣的道理?

  三伏是一年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階段,與自然相應,人體陽氣最為充沛,腠理疏鬆,毛孔擴張,經絡中氣血旺盛,並趨於體表,通過運用三伏貼,在配方中使用一些辛溫發散等功效的藥物,調動人體陽氣,達到平衡陰陽,祛除宿疾的目的,體現了中醫學中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整體觀念和防未病的理念。因此,三伏灸是中醫時間醫學、鍼灸學與中藥外治相結合的一種綜合療法。

  3、三伏貼適合治療哪些疾病和人群呢?

  相關研究證明,三伏貼對呼吸系統病症(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肺氣腫、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的治療有效率達80%以上,並以純天然、無副作用而深受歡迎。  

  但其實三伏貼的應用範圍遠不止於此,除了呼吸道疾病,對於其他系統病症,例如腸胃病、婦科疾病、體質改善、骨關節及免疫系統等問題往往也效果不凡。

  三伏貼並非萬能貼。大致來說,肺結核、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或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面板病患者;貼敷穴位區域性面板有破潰者;妊娠期婦女;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等。具體情況還是需要醫生的專業判斷和指導。

  4、貼敷還有哪些特殊要求呢?怎樣才能達到最好效果呢?

  第一、順應天時最為關鍵

  首先要清楚今年的三伏時間,頭伏為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7月17日入伏;8月7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6日為末伏開始;中伏在頭伏、末伏之間,今年的中伏為20天。所以今年的三伏為40天。

  傳統貼敷時間是在初、中、末伏人體陽氣最旺盛時期進行。但是我們知道三伏貼主要適用於陽氣虛弱,虛寒體質的人群,如果沒有適當的干預,這一類人的陽氣很難在三伏時節充盛起來,並不能形成足夠強大的驅邪之力。因此三伏之前的鼓舞陽氣,顯得尤為重要!另外三伏天氣潮溼和悶熱,極易導致溼氣困脾,阻遏陽氣,並且三伏灸期間,身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如果脾的運化功能低下,很難將代謝產物充分地排出體外,可見三伏之後的健脾陽祛溼邪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三伏前後必須針對性地給予加強貼。

  還應由於今年的中伏為20天,時間較長,應帖敷兩次,以便於效果疊加增倍。這樣算下來,從7月7日的伏前加強貼,到8.26的伏後加強貼,一共需要帖敷6次,三年為一療程。

  第二、藥貼和穴位的選擇也要有理可循

  入伏前鼓舞陽氣,要從補益腎陽著手,並在選穴和選藥上全面考慮。以入腎藥物為載體,帖敷相關穴位,激發腎中之元陽,如同劃一根火柴,點燃身體陽氣生髮的源頭。中醫強調春夏養陽,如果錯過春天生髮陽氣的大好時機,此時也是很有效的彌補。三伏後,則應振奮脾陽,健脾祛溼性藥物和穴位相結合,最大程度地提高療效,起到扶正固本,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應貫穿始終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根據不同的體質,不同的身體情況,應針對性地選擇穴位進行貼敷。

  5、三伏貼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1)、區域性有癢、熱、微痛感覺,甚至少數病人區域性可出現水泡均為正常反應。貼敷後面板區域性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癒。如有嚴重紅腫、水泡時,應及時到醫院面板科就診。  

  2)、貼敷期間忌食辛辣油膩、冷飲,囑多飲水;貼敷當日不宜游泳;注意面板清潔。若出現水泡,待水泡消退後再洗澡。  

  6、是不是六次帖敷都必須在第一天進行呢?一旦錯過,還會有效果嗎?

  儘量在第一天進行帖敷,如有特殊情況,提前或延後一兩天也是可以的,超過兩天效果則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連續進行,也同樣會降低療效。很多人由於各種原因難以保證帖敷時間的準確性和連貫性,因而錯過一年一次的調理好時機,其實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