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夏,醫院的面板科門診病種中又會如期出現一種時令病——丘疹性尊麻疹。的季節性、好發於下肢及腰臀部,臨床表現主要是鮮紅色風團樣丘疹,風團性丘疹尖端常可見到針尖大出血點,甚至於出現水皰。且瘙癢明顯,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極大的影。新舊皮疹常常同時存在;少數患者反覆發作,較為頑固,又可稱為癢疹;嚴重的患者可一直持續到患者青少年、成人。平素有過敏體質的人更易得病,且皮損表現更重。患者普遍是在面板瘙癢無法忍受的情況下來院就診。丘疹性蕁麻疹具備反覆發作、發病率高等特點。
“丘疹性尊麻疹”的名稱來源於19世紀,當時並不清楚其確切原因,基於其形態學特徵將之命名。關於本病的病因學假說主要有昆蟲叮咬說,消化功能紊亂和食物過敏說,感染說和神經精神因素說4 類。上世紀中期以來越來越多的證據發現,昆蟲叮咬導致的過敏是致病的原因,而其他三類假說一直無有力證據支援,並以其指導臨床治療和預防時多療效欠佳,而基於昆蟲叮咬說的治療及預防均收到良好效果,且患者離開所處環境後皮損常常停止復發。而且發現本病發病率季節波動曲線與昆蟲滋生繁殖變化相當一致,以夏秋季為最高,且很多患者離開其發病環境(住院後)病情很快痊癒;且對患者住所進行噴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等殺蟲劑及寵物消毒殺蟲後能很快使皮損停止復發,而按照消化功能紊亂及食物過敏說、感染說等原因進行治療多不能奏效,並且消化功能紊亂及食物過敏說也無法解釋丘疹性尊麻疹的季節性,一年中發病率的較大差異,以及發病兒童住院後症狀迅速消失等現象。因而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昆蟲叮咬尤其是節肢動物叮咬為丘疹性尊麻疹惟一的原因。
50多年來的國內外文獻表明丘疹性蕁麻疹可能由於昆蟲,尤其是各種節肢動物叮咬,主要包括:跳蚤,各種蟎類(谷蟎、禽蟎、動物蟎、恙蟎、秋收蟎),蚊,臭蟲等,節肢動物叮咬後其唾液蛋白及其他蟲體蛋白可引起人體發生過敏反應,過敏性蟲體蛋白還可隨血液迴圈途徑傳播引起非叮咬處皮損。兒童面板較嫩,敏感性較高,叮咬後昆蟲唾液蛋白等異種蛋自進人人體,初次致敏時間大約為10d,再次叮咬後即出現較強過敏反應,在種系相近的節肢動物之間可出現交叉反應過敏。而成人由於已經過多年多次叮咬,會逐步發生“耐受反應”,以後再被叮咬後可以只產生一過性面板紅斑、痛癢而不起風團,。國外研究發現骨髓移植患者移植後可發生丘疹性尊麻疹的被動轉移現象,即受者產生了與供者一樣的丘疹性尊麻疹症狀,但移植前患者並無此病,
此病的治療,對症治療(包括抗過敏內服、外用止癢、中藥清熱利溼止癢、如有細菌感染則需抗菌)皮疹很快消退,但極易反覆發作。預防很重要,強調對生活環境的消毒殺蟲處理是控制復發的關鍵。常用市售的各種含除蟲菊醋類的殺蟲劑等可用來進行環境處理,而某些中藥驅蟲香囊則可能有一定預防之效;寧波老傳統梅季後的“晾黴”也有一定效果。對懷疑與寄生在寵物皮毛的節肢動物有關者應該對寵物進行清洗殺蟲處理,必要時可送寵物醫院。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