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孫佩宇

  牽引常用來治療頸椎病,但是許多人不懂正確的牽引方法,在治療過程中經常發生不良後果。如有的人牽引後出現頭痛、眩暈、噁心欲吐等症狀,嚴重者出現暈厥。還有的人出現上肢麻木、疼痛加重,多數人會出現頸部不適或感覺沒有治療效果。這並不是牽引不治病,而是牽引方法不對。

  頸椎牽引有助於解除頸部肌肉痙攣,使肌肉放鬆,緩解疼痛;改善或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彎曲;使椎間孔增大,解除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拉大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內壓力。做牽引治療時,必須掌握好牽引的角度、力量、時間等要素,才能取得最佳治療效果。
  角度:頸椎屈曲位時的牽引,可以使椎間隙和椎間孔增大,頸後軟組織伸展,適用於頸椎病椎間隙狹窄和椎間孔變形的患者。屈曲15度是保持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而不出現反弓的最大角度,故前屈以不超過15度為宜。後伸位牽引適用於頸椎生理曲度改變的患者,目的在於使生理曲度正常。中立位牽引可用於各種型別,但針對性較差。
  力量:牽引力量以達到頸椎椎間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關節損傷為目的。一般坐位2~3千克,臥位10千克左右。
  時間:一般每日牽引1~2次,每次15~20分鐘。時間過長易造成肌肉和韌帶靜力性損傷。
  體位:常用體位為坐位、仰臥位。仰臥位可使頸4至頸7椎間隙後部增寬更為明顯,且頸部肌肉不用支援頭部重量,比較舒適,角度亦易調節。坐位牽引位置不易穩定、角度變化亦小,但有牽引無摩擦力的優點。

  方式:可分為持續性牽引和間歇性牽引。持續性牽引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牽引力;間歇性牽引則在牽引過程中有幾次牽引力的減小。年歲大、病情重者多選後者。
  牽引的適應症主要有:輕度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年齡在18歲以上(年齡過小骨骼尚未發育完全)、無嚴重骨質疏鬆、椎動脈狹窄。
  不適合做牽引的人群包括:

  (1)頸椎病伴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

  (2)頸椎嚴重退行性改變,骨橋形成的患者;

  (3)頸椎管骨性狹窄超過1/2的患者;

  (4)嚴重骨質疏鬆、椎動脈狹窄患者;

  (5)年齡低於18歲;

  (6)頸椎骨折和椎體滑脫的患者。
  在進行家庭自我頸部牽引時,必須先由醫生指導,在清楚注意事項後方可進行。不恰當的反覆牽引可導致頸椎附著的韌帶鬆弛,加快退行變,降低頸椎的穩定性,還可能造成嚴重的身體損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