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內科 主任醫師 袁學謙

  一、概述

  眩暈主要是以發作性的客觀上並不存在而主觀上卻又堅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翻滾的一種感覺(運動性幻覺)。

  頭暈主要是以在行立坐臥等運動或視物之中間歇性地出現自身搖晃不穩的一種感覺。

  頭昏主要是以持續的頭腦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醒的一種感覺,實際上是由不同的靶器官受損和發病機制,所致的三種不同病理性感覺體驗(臨床症狀),是人們都能親身感受到的主觀徵象,由於人們平時對三者的區別注意不夠,而造成認識上的長期混亂和相互誤用,從而帶來診斷及治療的誤區。

  二、眩暈、頭暈和頭昏的受損靶器官不同

  根據解剖生理學知識,眩暈的受損靶器官應該是主管轉體等運動中平衡功能的內耳迷路半規管壺腹嵴至大腦前庭投射區間的神經系統。當人為因素如自動轉體或半規管功能試驗等或病變導致功能過強、下降或兩側失對稱,並超出了大腦調控能力時,將引起眩暈發作以及噁心嘔吐、眼球震顫及站立不穩或傾倒等伴發症狀和體徵,其病變部位和程度可通過相應的多種臨床和實驗室方法檢查,頭暈的受損靶器官是本體覺、視覺、耳石覺(主管靜態和直線運動中的平衡功能)等相關(主要是神經)系統,由於這些單一或多系統外周感覺神經的的資訊傳入失真或不一致,並超出了大腦調控能力時所引起的一種自身搖晃不穩感。其病變部位和程度可分別通過多種臨床和實驗室方法檢查。

  頭昏的受損靶器官是主管人類高階神經活動的大腦皮質,由多種器質性,功能性疾病或長期腦力過勞等導致大腦皮質功能(興奮性、抑制性以及二者相互轉換和誘導的靈活性等)的整體弱化,所引起的一種持續性頭腦昏昏沉沉和不清析的感覺。

  由上可見眩暈、頭暈和頭昏實由不同靶器官受損所引發的三種不同性質的臨床徵象,如臨診中不加區分將會導致病灶的定位錯誤相繼的錯查和錯治。

  三、眩暈、頭暈和頭昏的發病機制不同

  眩暈的發病主要是由半規管壺腹嵴至大腦皮質的神經系統不同部位遭受人為(轉體和半規管功能檢查)或病變損傷所引起的一側或雙側興奮性增高、降低和(或)雙側功能的嚴重失對稱,前庭系統向大腦皮質不斷髮出機體在轉動或翻滾等的“虛假”資訊,誘使大腦皮質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調控所致,頭暈的發病主要是由本體覺、視覺或耳石覺的單一或組合病變,導致外周感覺神經的單一或多系統的資訊傳入失真且不協調和不一致,以及大腦調節失控所引起的一種直線運動或視物中的搖晃不穩感,頭暈僅在運動或視物之中出現或加劇,一旦活動或視物停止,靜坐,靜臥或閉眼後症狀可自動減輕或消失。

  當本體覺或(和)耳石覺發生功能障礙,只要視覺功能正常,睜眼時可不出現症狀,但一旦閉眼或進入暗處即可出現頭暈和平衡障礙,提示視覺代償功能在機體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頭昏主要是由大腦皮質興奮性,抑制性的強度,相互轉換和相互誘導的靈活性和持續性,以及對內對外反應性和持續性的降低。導致整體大腦皮質功能普遍下降或弱化所致的一種臨床症狀,頭昏呈持續性,時輕時重,休息、壓力減輕和心情舒暢時改善反之可加重。

  由上可見,由於三者受損靶器官和發病機制上的不同,因此功能檢查方法及治療原則不同,如能加強三者間的鑑別,將有助於減少誤治和有利於療效的提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