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胖一定脂肪多,瘦卻不一定脂肪少,內臟脂肪更危險。
很多看著體型正常的人,內臟周圍佈滿了遠超過正常水平的“內臟脂肪 visceral fat”。與軀幹上的脂肪不同,內臟脂肪雖然不太會影響體型,但會直接影響內臟。比如更容易導致心臟病、糖尿病等。所以千萬不要因為覺得自己不胖,就忽視身體健康。
補充:內臟脂肪的檢測需要去醫院用核磁共振等儀器,直觀來看一般是腰圍明顯變粗。很多人從學校進入職場之後這種變化其實很明顯,但大都覺得反正腰上的肉相對好遮蓋,不用太擔心。其實增加的都是內臟脂肪,很不健康。當然了,胖子們肯定是哪兒哪兒脂肪都多,就不用操心是不是長在內臟上了。
2、不吃飯並不能幫助人類減少熱量攝入。
不吃飯會直接導致飢餓感,大腦開始比吃飽時更加瘋狂地發出訊號,去催促身體對那些高熱量的食物做出反應。而想要控制自己不吃這些高熱量食物所需的意志力,很不巧,也是大腦提供的。想讓意志力戰勝飢餓感,長期來看並不樂觀。
補充:飢餓帶來的進食慾望在低等動物身上也有,而控制自己行為的意志力只有某些高等動物身上才有。在大腦相關的研究中,有一個較為普適的結論是:越低等的慾望越原始,個體越是難以剋制。所以減肥不能靠不吃飯,至少對於人類而言,不太行得通。
3、及時記錄進食對控制熱量有幫助,但記錄很可能不準確。
大部分人類在記錄自己攝入的熱量時,平均會漏記漏報50%左右。你覺得自己攝入的量剛剛好,其實已經是正常成年人合理攝入量的2倍了,然後你還奇怪自己為什麼不瘦。主要的記錄偏差來自:忘了記零食、忘了算食物中的醬汁、忘了記飲料、忘了記“健康食物”(蔬菜沙拉也是有熱量的)。
補充:人類自我欺騙的能力讓人歎為觀止,若由上文得出結論說記錄熱量沒有用,那就是進一步的自我欺騙了。正確結論是:a記錄時要力求精確,應避免零食醬汁飲料的攝入;b連努力記錄都會攝入過量,不記錄就更胖死得了。
4、想控制飯量,選擇小一點的食物容器很有用。
把早餐的大盤子換成小盤子,能減少約22%的食物攝入。研究人員在電影院對兩組人都提供無限量的爆米花,並讓他們觀看同一影片時儘量多吃,領到大桶的人平均比領到小桶的人多吃了45%。
補充:早餐是有意識進食,看電影吃爆米花是無意識進食。看來容器大小對於我們在看電影打遊戲看小說等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任務上時的進食活動,影響程度要比一日三餐更大。當然了,最好是乾脆避免無意識進食。
5、可選的食物越多,吃得越多。
實驗也是很缺德,放兩個罐子裡面裝著口味、熱量都完全一樣的糖豆,只是一罐全是一種顏色,另一罐五顏六色。發現個體在面對彩色糖豆時會多吃大約30%。所以去自助餐廳簡直是減肥大忌,隨便哪樣都來一點,你已經把胃撐炸了。
補充:其實有點像是心理賬戶效應。你心裡想的是,羊肉串我才只吃了三串而已,熱量並不高。那是因為你把剛剛那三斤烤魚、八個炸雞翅、一斤小龍蝦還有兩罐可樂都分別放在了各自的小分類裡。財富是聚沙成塔,你的肥肉也是。
6、多吃蛋白質不容易餓。
研究發現攝入熱量相同、體積也近似的食物,與碳水和脂肪相比,攝入蛋白質越多越不容易飯後感到飢餓。生理機制在於蛋白質攝入後,會產生化學物質酪酪肽又叫PYY,這種東西會作用於大腦中與飢餓相關的腦區,從而抑制飢餓感。
補充:曾經流行過一小段時間的“吃肉減肥法”其實就是這個思路。蛋白質含量較豐富的食物有:瘦肉(培根就算了)、蝦(蝦米不行)、魚肉(請避開皮)、雞肉(同上)、蛋(不包括蛋黃)、奶(酸奶能減少乳糖不耐)、豆(嗯主要是會放屁)等。
7、多喝粥不容易餓。
研究發現攝入完全相同的食物:一組人是直接固體吃下去,兩小時胃就排空了,開始覺得餓;另一組人做好之後再用攪拌機打成粥喝下去,四小時才排空。原因是和固體食物分開攝入的水會很快排走,導致胃部快速縮小排空。而粥裡面的水沒法快速排走,食物把胃撐得比較滿,不容易餓。
補充:所以生病了多喝粥,人本來就沒胃口,胃還排空得慢,反而吃得更少了,感覺很不合理啊。打成粥有點不美觀,建議吃的時候可以慢點吃、細嚼慢嚥,用口條把食物攪拌均勻成為食糜後再下嚥。
8、多喝低脂奶,能減少脂肪吸收。
低脂乳製品中的鈣質,會與食物中的脂肪結合,形成人體小腸不易吸收的物質,並最終排出體外。面對完全相同的食譜,只是增加一些低脂乳製品,最終排出體外的脂肪含量將會增加100%。一個月大約會多排出160g脂肪,一年多排出2公斤脂肪。2公斤是多少可以看一下視訊,很大一坨油。
補充:考慮到低脂乳製品中的脂肪很少,所以多排出來的脂肪理應是其他食物中的脂肪。低脂乳製品包括:脫脂奶、低脂酸奶、鮮奶油、幹乳酪等。另外,也有研究認為,奶製品中的脂肪其實有助於分解人體內多餘的脂肪,所以應該少喝低脂奶多喝不脫脂奶。從實用主義角度來看,我個人建議是愛喝哪種都行,反正橫豎都是賺。
9、運動時燃燒脂肪可能不多,但後續燃燒非常可觀。
一般來說,快走90分鐘,大約能消耗19g脂肪,相當於一包薯片的樣子。而吃掉一包薯片大約需要90秒鐘左右。世界太灰暗了。好訊息是,第一天運動完,第二天什麼也不做只是躺90分鐘,就消耗了49g脂肪。這種現象稱為“後續燃燒after
burn”,原理在於人體內的碳水在運動中被耗盡,身體需要22小時後才能補充回來,在此期間只好多燃燒一些脂肪。
補充:因此我個人一直認為有氧的減肥效果遠不如負重。肌肉的增加帶來的是持久的基礎代謝率提高,絕對是躺著坐著拉著屎都在燃燒脂肪。另外,有觀點說慢跑30分鐘後維持60%最大心率時會有1/2的熱量來自脂肪,是理想的減脂策略。這觀點是對的,但沒告訴你的有兩點:(1)你當時燃燒的脂肪其實很少,主要看後續燃燒;(2)100大卡的1/3也比10大卡的1/2大好多。所以對於跑步個人建議是,在不受傷的下甩開了跑,不要慢跑,要到最大速度的60~80%左右。你跑步時欠的“氧債”會在日後補回來,熱量消耗非常可觀。
10、即使不去健身房,只是平時多動動,熱量消耗也會明顯增加。
小幅的活動多小呢?用滑鼠或者擼管是不太行的,除非你滑鼠夠重管夠長。真正需要的是少坐電梯多走樓梯、打電話時來回走動別坐著、聊天時邊逛街而不是坐在餐桌旁等等。每天大約多消耗200大卡,堅持一年大約相當於減輕了12公斤體重。
補充:吃完飯站一會兒,走動走動。辦公時多喝水,多去廁所。回家了放點動感音樂扭一扭,都是不錯的選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