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外科 副主任醫師 劉忠民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除髓樣癌外,絕大部分甲狀腺癌起源於濾泡上皮細胞。腫瘤生長緩慢,可在甲狀腺內侷限數年,病灶可經腺內淋巴管自原發部位擴散至腺體的其他部位和頸部淋巴結,也可侷限數年,故易忽視其性質。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

  病因

  甲狀腺癌的發生會受到激素、遺傳、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如放射性、致甲狀腺腫物質、碘缺乏等,此外,橋本甲狀腺炎也可能導致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出現。

  病理分類

  1、乳頭狀癌約佔成人甲狀腺癌總數的70%,而兒童甲狀腺癌常常都是乳頭狀癌。乳頭狀癌常見於中青年女性,以21-40歲的婦女最多見。該型別分化好,生長緩慢,惡性程度低。該病有多中心性發生傾向,且可能較早出現頸部淋巴結轉移,需爭取早期發現和積極治療,預後現對較好。

  2、濾泡狀癌約佔15%,多見於50歲左右的婦女。此型發展較快,屬中度惡性,且有侵犯血管傾向。頸淋巴結轉移僅佔10%,因此預後不如乳頭狀癌。

  3、未分化癌約佔5%-10%,多見於老年人,發展迅速,高度惡性,且約50%便有頸部淋巴結轉移,或侵犯喉返神經、氣管或食管,常經血運向遠處轉移。預後很差,平均存活3-6個月,一年存活率僅5%-10%。

  4、髓樣癌少見。發生於濾泡旁細胞(C細胞),可分泌降鈣素(calcitonin)。細胞排列呈巢狀或束狀,無乳頭或濾泡結構,其間質內有澱粉樣沉著,呈未分化狀,但其生物學特性與未分化癌不同,。惡性程度中等,可有頸淋巴結轉移和血運轉移。

  總之,不同型別的甲狀腺癌,其生物學特性、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預後均有所不同。

  臨床表現

  甲狀腺內發現腫塊,質地硬而固定、表面不平是各型癌的共同表現。腺體在吞嚥時上下移動性小。未分化癌可在短期內出現上述症狀,除腫塊增長明顯外,還伴有侵犯周圍組織的特性。晚期可產生聲音嘶啞、呼吸、吞嚥困難和交感神經受壓引起Horner綜合徵及侵犯頸叢出現耳、枕、肩等處疼痛和區域性淋巴結及遠處器官轉移等表現。頸淋巴結轉移在未分化癌發生較早。有的患者甲狀腺腫塊不明顯,因發現轉移灶而就醫時,應想到甲狀腺癌的可能。髓樣癌患者應排除Ⅱ型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綜合徵的可能。對合並家族史和出現腹瀉、顏面潮紅、低血鈣時應注意。

  診斷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若甲狀腺腫塊質硬、固定,頸淋巴結腫大,或有壓迫症狀者,或存在多年的甲狀腺腫塊,在短期內迅速增大者,均應懷疑為甲狀腺癌。

  治療

  1、手術治療

  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包括甲狀腺本身的手術,以及頸淋巴結清掃。甲狀腺的切除範圍目前仍有分歧,範圍最小的為腺葉加峽部切除,最大至甲狀腺全切除。

  2、內分泌治療

  甲狀腺癌作次全或全切除者應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片,以預防甲狀腺功能減退及抑制TSH。乳頭狀腺癌和濾泡狀腺癌均有TSH受體,TSH通過其受體能影響甲狀腺癌的生長。

  3、放射性核素治療

  對乳頭狀腺癌、濾泡狀腺癌,術後應用131碘放射治療,適合於45歲以上患者、多發性癌灶、區域性侵襲性腫瘤及存在遠處轉移者。

  4、放化療

  未分化型甲狀腺癌可進行外放射治療。由於甲狀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對放化療不敏感,故不作為常規治療手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