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鮑秀蘭

  生活中,有的孩子很懂禮貌,見到小區裡的叔叔、阿姨總會熱情地打招呼,而有的孩子總是不懂事,一會兒破壞公共設施,一會兒欺負比他小的小朋友,大人們見到他總會搖著頭說:"太調皮了!";有的孩子很積極,按時起床、按時完成作業、積極地預習,而有的孩子做事總是很拖拉,遲到、完不成作業……同是幾歲到十幾歲的孩子,在這麼小的年齡就出現瞭如此明顯的差距,除了性格因素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呢?兒童心理學家指出,除去特殊情況,每個孩子的智力都是相當的,孩子之間因智力引起的差距並不是很大,相反,後天的教育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們的差距。英國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過,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他說:"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所以,媽媽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確實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識性的東西,至少應該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要犯哪些錯誤。其實,只要媽媽們用心觀察便會發現,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會犯這樣一些錯誤:

  錯誤一:無原則地向孩子妥協

  "我要功能更多的文具盒"、"我要吃肯德基"8歲的小貝經常任性地向媽媽這樣喊。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她就會生氣地大哭大鬧,再不行就以不吃飯、不上學來威脅媽媽,大有不滿足要求誓不罷休的架勢。遇到這種情況,媽媽通常是無奈地向她妥協。為什麼孩子總是任性地向媽媽要求這個、要求那個,並且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大發脾氣呢?究其原因,是因為孩子已經把媽媽的心思摸透了。他們明白,很多時候,媽媽口中的"不行"並不是真正的"不行",僅僅是"可能不行",而且這種"可能不行"可以迅速地轉換成"行",只要他們拼命吵鬧就可以達到目的。於是,在這樣的環境刺激下,孩子逐漸掌握了拼命哭鬧這個控制父母屢試不爽的絕招。由此,孩子也將養成很多壞毛病,如任性、貪婪、虛榮等等。

  錯誤二:用物質來彌補親子時間的不足

  帥帥的媽媽是一家公司的老闆,最不缺的就是錢。由於她平時經常忙於應酬,所以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不過,只要一到週末她就會帶孩子出去玩,無論孩子提出何種要求,都會給予滿足。生活中,像帥帥媽媽這樣的媽媽很多,她們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心裡感到慚愧,於是她們會給孩子買很多各式各樣的衣物、學習用品、零食等,一是慰藉自己,另一方面是想千方百計博得孩子一笑。其實,這種過度以物質的方式來補償孩子的做法是十分不科學的。如果經常讓孩子從物質中得到補償,他們會認為媽媽覺得錢很重要,那麼他們也會不自覺地把物質看做是至高無上的,從而會在心中形成一種扭曲的認知。而且,他們還會養成不把向媽媽要東西或提條件當回事的習慣。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母親在孩子13歲前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青春期之後父親的作用則更大。所以,在孩子13歲之前,媽媽一定不要忽視對孩子的教育。

  如果媽媽真有工作要忙,或者像帥帥的媽媽一樣有自己的事業,那媽媽就應該把這些情況講給孩子聽:"媽媽真的好想陪你,可媽媽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做,等完成後再補償你。"但是,儘量不要用物質來補償。每天可以通過電話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告訴孩子自己現在在幹什麼,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媽媽都在惦記著他。

  錯誤三:孩子沒有必要做家務

  雯雯已經上四年級了,學習成績很好,但就是不愛勞動,每當班級大掃除的時候,她都找藉口請假,或是找一個很輕鬆的活慢慢地幹。當老師把她叫到一邊,很真誠地勸她要熱愛勞動時,她卻很不耐煩地對老師說:"我在家裡從來沒有勞動過,我們家勞動的事情從來都是媽媽來做。"老師把雯雯的話轉告給了雯雯的媽媽,雯雯媽也無奈地說:"這孩子從小就懶,沒有辦法。"

  "世上沒有天生的懶孩子",家務勞動啟蒙教育的不足是導致孩子懶惰習氣產生的重要原因。孩子小的時候,媽媽怕孩子累著,常會以"孩子太小不會做家務"為理由;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媽媽又認為幹家務會耽誤孩子的學習,所以不要求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即使孩子有幹家務活的願望,也會在媽媽這種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中泯滅。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它會誘使孩子養成"好逸惡勞"、"好吃懶做"的壞習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語重心長地告誡媽媽們:"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歡樂。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瞭解自己。"可見,讓孩子適當地參加勞動是有益的,它有利於增強孩子的體質,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有利於鍛鍊孩子的意志和毅力等。因此,媽媽們該放手時就放手吧,不要再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包大攬,適當地給孩子佈置一點家務勞動,給孩子一次施展能力的機會,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會做的事情經常做。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個成員,有權利參與家庭的各項活動,媽媽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不讓孩子做家務,其實是在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這種權利,實際上是把孩子隔離於家庭之外。相信,智慧的媽媽們永遠不會這樣做!

  錯誤四:不尊重孩子的隱私

  隱私,是每個人藏在心裡,不願意告訴他人的祕密。人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孩子也不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領域、知識、情感都逐漸豐富起來,孩子的自我意識、自尊意識不斷增強,原先無所顧忌敞開的心扉也漸漸關閉起來。然而,很多媽媽沒有意識到孩子正在長大,忽略了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祕密,總認為自己是孩子的媽媽,可以盡情進入孩子的世界、隨意闖入孩子的"隱私",甚至粗暴干涉、拆信、監聽、偷看日記等。可如果媽媽為了瞭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隱私,這往往會得不償失—一個9歲的小女孩,因為媽媽偷看了她的日記而一個多星期都沒有和媽媽說過一句話,最後媽媽無奈,只好向她的老師求救。

  很多事實都證明,媽媽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會因為自己的隱私受到侵犯而採取更極端的措施將其保護起來,把自己的心緊緊鎖閉。這樣,媽媽再想了解孩子就變得更加困難了,原本和諧的親子關係也就被破壞了。那麼,媽媽怎樣做才是真正尊重孩子的隱私呢?首先,在生活中,媽媽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態度和行為上的細微變化。當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間沒有人打擾時,媽媽就不要隨便進入;當孩子希望擁有記錄自己祕密的日記本時,媽媽就不要偷看。其實,當媽媽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去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樣會尊重媽媽,從而把媽媽當成他的好朋友。當他們遇到什麼事情或者心中有祕密的時候,才有可能主動向媽媽談起。另外,當媽媽需要進入孩子的房間時,應該敲門,並禮貌地問他:"我可以進來嗎?"當孩子寫日記或者寫信時,如果媽媽想看,必須經過孩子的允許。媽媽可以說:"孩子,在寫什麼呢?媽媽可以看看嗎?"當媽媽想幫助孩子收拾房間、書桌或者書包時,最好讓孩子知道。媽媽應該說:"讓媽媽幫你收拾,你看好嗎?"

  錯誤五:濫用表揚

  現在很多媽媽都知道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她們常常把表揚孩子的話掛在嘴邊。這樣做,對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非常有幫助,但與此同時,太多的表揚則會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一個9歲的小男孩,能言善辯,見多識廣,他的媽媽經常在人前人後誇孩子聰明,所以他在別的同學面前總是很驕傲。一次,老師讓他回答問題,由於他沒有注意聽課而沒有回答上來,因此老師很自然地說了他兩句。就因為這件事,他難過得要命,說什麼也不想再去學校上學了。後來,經過老師耐心反覆的勸導,他才放下了思想包袱。媽媽的表揚,切記不能濫用。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該做的事(如準時完成作業等)都拿來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會把它當做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或是要挾家長的資本。

  另外,媽媽在表揚孩子時一定要具體地、明確地指出孩子哪裡做得好。一個小女孩拿著一幅她剛完成的畫作讓媽媽看,媽媽認真地看了一會兒對她說:"你的小鳥畫得真細緻,花的顏色也很鮮豔,整幅畫看起來非常協調!"說完,媽媽還在認真地欣賞,一會兒又對孩子說:"天空中還有一塊空白,如果你在那兒添點什麼,這幅畫就更完整啦!"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又高興地畫了起來。這位媽媽的聰明之處在於,明確說明孩子什麼地方值得表揚,並且為孩子指明瞭努力的方向。這樣,孩子會因為媽媽的表揚而受到鼓舞,同時媽媽指出的不足也讓孩子確立了新的目標,並使她逐步明白:只有不滿足現狀、不斷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錯誤六:把自己塑造成犧牲者的形象

  "孩子,自從有了你,媽媽從來沒有好好地看過一次電影。""要不是因為你,媽媽現在可能早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了。""因為你,媽媽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這些都是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的話,一些媽媽經常把自己塑造成犧牲者的形象,想以此來打動孩子,引起孩子的可憐,從而讓孩子聽話。有時,媽媽的這種辦法確實能使孩子聽話。但是,如果媽媽經常性地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卻會使孩子產生一種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會採用自暴自棄的方法來度過一生。

  錯誤七:喜歡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

  小菲的媽媽一說起女兒就特別激動,"我們做父母的為了什麼?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的,可她就不給我們爭氣。你看,我們同事的孩子,比她還小一歲,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別人行,為什麼我們家孩子就是不行呢?"每當小菲聽到媽媽這樣說時,她就一肚子委屈,她經常偷偷地在日記裡這樣寫道:"從記事起,媽媽就不斷地拿別人和我比,看到別的孩子畫畫畫得好,她就說我沒出息,讓我也學畫畫;看到別的孩子小提琴拉得好,她又讓我學小提琴……一年之內,我學了將近五種特長,結果什麼也沒學會。為什麼媽媽總能看到別的孩子的優點,就是看不到我的優點呢?"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孩子是完全一樣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相應的優點和缺點,能力和特長也各不相同。媽媽們總是拿別的孩子的優點和自己的孩子相比,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巨大的傷害,很可能會使孩子變得萎靡不振,從此消極待世。

  錯誤八:不給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

  小雪今年讀四年級,今天中午,媽媽還沒吃完午飯,就見小雪哭著跑回家,並告訴媽媽:"我不去上學了。"媽媽問她出了什麼事,她也不理媽媽,只顧傷心地哭泣。後來,媽媽勸了半天,她才說出了原因:今天有同學說她醜。小雪在班裡擔任班長,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她從小乖巧懂事,接受的都是掌聲和鮮花,別人的讚揚聲絡繹不絕,家人對她更是寵愛有佳。顯然,同學說她醜,這個事實讓她無法接受。由於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總是渴望給孩子一個安寧的成長環境,不願意讓孩子吃太多的苦。因此,他們除了包辦孩子的一切不說,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孩子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父母已經為孩子把這些煩惱的事情擺平。如此,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就被完全剝奪。

  其實,家長們這樣做並不是為孩子好。在家長完全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他們不能經受任何的挫折和失敗,因此他們長大後往往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錯誤九:經常對孩子說“你真笨”

  一位剛剛入學不久的孩子嘟囔著小嘴對媽媽說:"媽媽,這次考試我不是第一!"而這位媽媽則是用信任、鼓勵的目光對孩子說:"你在媽媽眼裡始終是最好的!"很顯然,這位媽媽是在賞識和鼓勵孩子。孩子聽到媽媽的鼓勵之後肯定會信心大增,從此為下一次能取得好成績而努力。但是,如果此時這位媽媽用一種相反的態度對孩子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笨!那麼容易的題你還答錯,真是豬腦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又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這時,媽媽就給孩子戴上了一個"豬腦子"的帽子,使他認為自己從小就笨,他還怎麼能去爭取好的成績呢?如果孩子自幼就有一種不如別人的心態,沒有信心,等到真正遇到失敗時,他就會把"笨"作為理由,他就有了一個護身符:我天生笨,所以我不努力!有些媽媽經常會說自己的孩子"你真笨"。其實,從腦生理學的角度看,正常人的頭腦並沒有天生好壞之別。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的頭腦更好地發揮聰明才智呢?兒童心理學家表示,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的思維永遠是活躍的,而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卻會在無意識中讓自己的頭腦變得閉塞僵化。可見,一個認為自己笨的孩子,自然而然其頭腦就會處於閉塞狀態。因此,媽媽們,請千萬別再用"你真笨"這三個字去束縛孩子的頭腦!

  錯誤十:不能抓住教育的“重點”

  孩子要和朋友去玩,媽媽交待"可以去,但是下午5點前一定要回來",然後送他出門。可是,5點了孩子卻沒有回來,超過了約定時間20分鐘後,孩子才回到了家。在這種情況下,有不少母親會一味地責備孩子不守約定:"說好5點回家,就應該準時回家!下次再不守約定就不準出去玩。"

  "為什麼不遵守約定?說好5點回來就要5點回來,老是說謊怎麼能成為有信用的人!"其實媽媽說的很有道理,可是仔細想想,"不可以不守約定"、"說謊不能成為有信用的人"這些孩子早已經知道的道理,卻並非是本次教育的重點。此次問題的關鍵是孩子如何才能遵守約定,這才是媽媽應該提出具體建議的部分。在這種情況之下,孩子很清楚地知道"5點要回家",可是玩過頭就忘了。而遲歸後母親關於不守約定的斥責,並不能使孩子學到任何道理。如果此時媽媽提出建議,讓孩子可以在約定的時間內回家,這才是有效的教育。比如,下次可以讓孩子戴5點鐘會鳴叫的手錶出去玩;或者說"5點鐘媽媽去接你";或者告訴孩子:"下次去朋友家玩,如果在約定的時間不能回來,要打電話跟媽媽說。"教孩子一些具體的方法,才是抓住了重點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