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因為胃痛發作,自己去藥店買了止疼藥,吃了兩三天不僅胃疼沒有好轉,反而還加重了疼痛,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實際上市面賣的止痛藥大多數是屬於非甾體抗炎藥物,包括我們熟悉的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雙氯芬酸、布洛芬、塞來昔布、尼美舒利等都屬於這類藥物。其止痛抗炎的機理主要是通過抑制環氧化物酶,減少炎症介質前列腺素的生成,產生抗炎、鎮痛、解熱的作用。但是這類止痛藥在抗炎止痛的同時,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副作用就是容易導致胃粘膜受損。而胃痛往往是由於胃酸侵蝕胃粘膜產生潰瘍而疼痛的作用,理論上吃止疼藥有抑制炎症緩解疼痛的作用,實際上其副作用會導致胃粘膜防禦和修復能力下降,甚至加劇胃粘膜損傷,因此這個情況患者需要使用抑酸藥而不是止疼藥。和其他任何藥物一樣,非甾體抗炎藥在發揮療效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尤其以胃腸道反應最為常見,包括上腹不適、隱痛、噯氣、食慾減退等各種消化道症狀。國外研究發現,服用傳統非甾體抗炎鎮痛藥有19%患者一週後即出現鏡下胃潰瘍。
正確處理應該是前往正規醫院,找出導致胃疼的原因,在根據病因進行相應的治療,而不是盲目服用止痛藥。找出導致胃疼的原因很重要,必要時需要胃鏡診斷明確。一旦明確了診斷癌談得上正確有效的治療,如果只是單純的服用止痛藥,不僅可能延誤病情,而且還會加重胃病。胃痛是因為胃十二指腸潰瘍?還是胃惡性腫瘤?還是功能性胃腸病?甚至還有可能是胰腺或者膽囊的問題,一個相同的症狀,背後卻有很多可能的病因。因此,當診斷沒有明確時,切忌亂用止痛藥,以免延誤病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