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線是指將可吸收羊腸線埋入特定腧穴中,利用羊腸線對腧穴的持續刺激作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本療法古代並無記載,為近人在長期臨床實踐中以經絡原理髮展而來的的一種現代科技與傳統中醫理論相結合的新式治療方法,其理論基礎來源於《黃帝內經》中《靈樞.經脈》篇中的“留針”理論。
羊腸線進入人體後,即可參與人體內自然組織的生物生理化學反應,在其被完全液化吸收之前,對人體的腧穴產生一個持續的刺激過程,使體內肌肉合成代謝升高,分解代謝降低,肌蛋白糖類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降低,以提高肌體免疫力,增強肌體抗病能力,改善血液迴圈;
是中醫理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集中體現,集體免疫能力增強,體質增強,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加強,自然遭受病邪侵襲的機會也就大大減少。這與傳統中醫學的核心理論“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為主的理念是一致的。
本療法與傳統鍼灸都是建立在鍼灸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不同的是加入了現代醫學理論中的創傷修復理論,使羊腸線在埋入人體之後到其被完全吸收前,不僅參與了穴位刺激,又延長了刺激時間,將針刺療法中的進針留針行鍼出針等各階段的療效合為一體,不僅使針感效果延長,還兼有封閉放血,創傷修復等現代醫學腧穴刺激療法的作用。
本療法在施術後有極少部分患者會因羊腸線的刺激,在1-5天內出現區域性紅腫熱痛等無菌性炎症反應,伴區域性體溫上升,或有受術區域性出現滲液現象,一般不需處理。也有極少數患者因羊腸線過敏出現針孔脂肪液化羊腸線溢位現象,應做抗過敏處理,對極個別引起神經損傷患者,應及時抽出羊腸線,並做抗過敏處理。大多數患者都只會在一些人體的大穴出現痠麻脹重等鍼灸的“得氣”反應,此為正常現象。
當然,傳統中醫鍼灸療法的優勢並非西醫理論能夠完全解釋清楚的,本療法治療方便,患者每20-25天接受一次治療即可,尤其適用於對針灸有恐懼感以及慢性疾病需要長期鍼灸治療卻苦於沒有時間的患者,對於慢性胃炎,腸炎,貧血,高血壓,心臟病,失眠,膽囊炎等患者,不失為一個良好的治療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