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很多人可能經歷過足部長疙瘩,活動時伴有明顯疼痛,嚴重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那到底長得是什麼疙瘩呢?可能為雞眼、跖疣、胼胝。
1、雞眼:
雞眼多見於足掌前中部小趾外側、趾背、足跟等突出或易摩擦部位,是由於足部區域性長期受壓或摩擦而引起的侷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損害。穿鞋過緊、腳長期受到摩擦刺激等是重要的誘因。表現為境界清楚、淡黃色侷限性圓形角質增生物,楔狀向下增生至真皮,呈圓錐狀,表面光滑,皮紋正常,中央有一堅硬角質栓,周圍有一透明環。走路時由於壓迫神經末梢出現劇烈疼痛不適。
2、跖疣:
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所致,可通過自體接種、直接接觸而傳染。外傷和摩擦也是該病的誘因。表現為足跖部位出現邊界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角化性增生,表面粗糙不平,無正常紋理,周圍繞以增厚的角質環,削去表面角質層,可見疏鬆角芯,及因血液外滲凝固形成的小黑點。自覺不同程度的疼痛。
3、胼胝:
其實是我們俗稱的“老繭子”,是由於足部長期壓迫、摩擦等所致的侷限性扁平角質增生性損害,好發於足跖,尤其骨突處等易摩擦、壓迫處。常表現為境界不清的侷限性黃色扁平狀角質增厚,中央較厚,邊緣較薄,質地較硬,表面光滑、半透明,常對稱發生於足部,一般慢性起病,無自覺症狀。
治療:雞眼首先除去誘發因素,如不穿過緊的鞋,可以使用雞眼膏或液氮冷凍治療。跖疣可外塗維A酸類製劑、5-FU乳膏、液氮冷凍等。胼胝可外用角質剝脫劑(維A痠軟膏、尿素軟膏等)或用熱水浸泡後小刀削除表面角質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