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是用於預防乙肝的疫苗,疫苗接種後,可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的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使人體具有預防乙肝的免疫力,不被乙肝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種需要注射3針,按照0、1、6個月程式,即接種第1針疫苗後,間隔1及6個月注射第2及第3針疫苗。新生兒的接種部位為大腿前部外側肌肉內,兒童和成人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內注射。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後24h內接種。
對於母親為HBsAg陽性的新生兒,應聯合應用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即在出生後除了常規接種乙肝疫苗外,還應在24h內儘早(最好在出生後12h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劑量應≥100IU。單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斷母嬰傳播的保護率為87.8%,聯合免疫干預措施的保護率為91.2-97%。
一旦意外接觸HBV感染者的血液和體液,應立即檢測HBsAg、抗-HBs、ALT等,如已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進行特殊處理;如未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或雖接種過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詳,應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同時完成常規3針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接種乙肝疫苗第一針後大概有30%左右的人產生抗體,第二種後有50%~70%左右,第三針後90%左右產生抗體,疫苗的保護期一般可持續12年左右。
有的人注射疫苗後沒有抗體產生,需要加大劑量注射。也有少數人由於遺傳的原因,在多次大劑量注射後仍是無法產生抗體,這類人群要避免與傳染源密切接觸,以防被乙肝病毒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注射乙肝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滴度會隨時間逐漸下降,應定期檢測,當抗體滴度小於10國際單位/毫升時,人體將對乙肝將失去免疫力,應及時補種乙肝疫苗,以保證體內抗-HBs長期保持有效的滴度,從而達到真正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