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體陽性對自身免疫病的診斷、病情判斷、療效評價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就目前研究結果而言,抗核抗體一般不能轉陰。
首先,抗核抗體非單一抗體,而是一組具有不同臨床意義的自身抗體組合,如抗雙鏈DNA抗體、抗Sm抗體、抗組蛋白抗體、抗著絲點抗體、抗SSA抗體、抗SSB抗體等。不同型別的抗核抗體臨床意義各不相同,但整體而言,抗核抗體在自身免疫病診斷中的意義要大於對病情判斷、療效評價的作用,即抗核抗體像一個標籤一樣存在於自身免疫病患者體內,用以區別非自身免疫病人群。
其次,抗體抗體是由於人體內免疫系統功能異常,不能識別人體正常組織成分,而將其當作外來“異物”,誘發異常免疫反應所產生的自身抗體。其水平高低與病情輕重程度有一定的相關性,當病情嚴重,或處於急性期時,抗核抗體水平較高;經過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有效後,抗核抗體水平可以下降。但由於目前自身免疫病不能根治,通過藥物治療可以抑制體內異常免疫反應,因此抗核抗體合成減少,水平下降,少數患者抗核抗體水平甚至可降至檢測範圍最低值以下,表現為“陰性”,但若病情活動,其水平可再次升高。
因此,抗核抗體陽性一般是不能轉陰的,其臨床意義更多在於自身免疫病的診斷。患者更應該關注病情整體控制情況,預防和減少併發症的出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