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副主任醫師 王東昇

  低位直腸癌的標準治療模式是經腹會陰切除 (APR),近年出現幾項新技術治療低位直腸癌。希臘的 Dimitriou 醫師在 World J Gastrointest Oncol 雜誌上發文,總結了新治療技術的適應症、技術方法、治療後腫瘤學與功能性結果等內容,強調根據指南及患者特徵進行治療才能保證患者最大獲益。

  低位直腸癌定義為腫瘤距肛緣 < 5 釐米。近 20 餘年來,直腸癌手術的最根本進展是 Heald 醫師 1982 年提出的全直腸繫膜切除(TME),雖然從未前瞻性比較過 TME 和傳統手術方法,但是同歷史對照相比,TME 明確顯示出控制區域性復發和生存方面的優勢。

  規範 TME 的複發率 < 10%,5 年生存達 80%。荷蘭的 TME 試驗證實了上述結果,並清楚地顯示如果患者接受的是不完全直腸繫膜切除,會增加腫瘤區域性復發風險。

  腹腔鏡提供更好的盆腔可視性,便於直腸切除。雖然腹腔鏡 TME 是標準化、可重複的操作程式,但從技術角度講仍是很複雜的操作。UK MRC CLASICC 試驗中,腹腔鏡前位切除術後環周切緣(CRM)陽性率非常高,腫瘤位於直腸中遠端是陽性 CRM 的重要風險。陽性 CRM(<1 mm)患者的區域性復發和遠處轉移風險增加,總生存降低,TME 技術可降低 CRM 陽性率。

  直腸癌手術治療的另一個變化是再評估遠端切緣(DRM)長度,通常要保證 2 釐米長度。因為遠端腸壁內傳播或向後淋巴結侵襲很罕見,而且最近有綜述研究表明 DRM<1 釐米、甚至 <5 毫米時對低風險腫瘤的區域性復發或總生存沒有負面影響。TME 技術可以獲得更短的 DRM,環形吻合器也能大大降低經腹會陰切除率。

  有薈萃分析顯示接受 APR 治療的患者,CRMs 陽性率 10%,區域性複發率 20%,5 年生存率 59%,而接受 LAR(直腸低位前切除術)的患者,CRMs 陽性率 5%,區域性複發率 11%,5 年生存率 70%,APR 治療後的腫瘤學結果並不優於 LAR,APR 結果更差可能是手術技術本身缺陷或是腫瘤自身特徵導致的。

  近年幾項治療極低位直腸癌的新技術出現,目的是保留 GI(消化道)的連續性,改善腫瘤學結果和功能性結果。本文將介紹這些新技術和有資料支援的腫瘤性和功能性結果的改善。

  擴約肌間切除 (ISR)

  1、 患者選擇

  患者的選擇需要根據 MRI、CT、肛內超聲、硬直腸鏡和指檢的結果。特別是麻醉下指診對於評估腫瘤活動性、腫瘤與肛周擴約肌間的關係和最終決定手術術式非常重要。最近有綜述表明 ISR 應當用於 T1-3、腫瘤距肛緣 30-35 毫米內,伴或不伴肛門內擴約肌(IAS)侵犯。

  ISR 的絕對禁忌是 T4 腫瘤、肛門外擴約肌(EAS)侵犯、指診顯示腫瘤固定、低分化腫瘤、術前擴約肌功能差、遠處轉移和存在精神疾病。

  2、手術技術

  ISR 首次由 Schiessel 醫師在 1994 年提出,沿著 IAS 和 EAS 間的解剖平面進行切除,目的是增加擴約肌保留,避免低位直腸癌永久造口。

  手術包括腹部和會陰二個部分,腹部手術首先分離腸繫膜下血管上的腹膜,分離左結腸繫膜與筋膜,暴露左結腸動脈後立即行腸繫膜下靜脈和下動脈高位結紮。血管結紮後,分離乙狀結腸和直腸周圍腹膜皺襞,分離乙狀結腸繫膜、直腸繫膜與筋膜,沿直腸繫膜平面繼續切除。有時還需要遊離結腸脾曲。

  系膜筋膜分離後,切除左側結腸繫膜、乙狀結腸繫膜和直腸繫膜,移出筋膜完整的標本,同時也會最大程度的切除淋巴結。腹腔鏡、開腹和機器人切除都可用於腹部切除。

  會陰切除手術要求患者高截石位,自固定拉鉤暴露會陰,1 毫克腎上腺素溶於 20 毫升鹽水,多點注入肛門粘膜下,減少出血便於擴約肌間切除。環周切開肛門粘膜,切開位置至少距 T1 腫瘤遠端 1 釐米、T2-3 腫瘤 2 釐米,以便切除全直腸壁和部分 / 全部 IAS(圖 1)。荷包縫合關閉肛門阻止腫瘤細胞經會陰彌散。

  直視下繼續沿擴約肌間隙向頭端切除,與腹部 TME 平面相接,標本通常經肛取出。然後行直腸肛門吻合恢復 GI 連續性。吻合型別多種如 J 型貯袋、T 型貯袋或直接結腸肛管吻合,選用何種方式主要依據手術醫師個人偏好。最後進行改道結腸造口或迴腸造口。

  ISR 共有三種類型:部分、次全切和全切,依據 IAS 切除程度進行區分。部分 ISR 是 IAS 上三分之一切除,次全切 ISR 是切除 IAS 的三分之二,全 ISR 是完全切除 IAS。聯合切除 EAS 有時用於腫瘤可能已侵入擴約肌間隙或是外擴約肌。ISR 不同於傳統的超低位前切除後的結直腸吻合,因為 ISR 的特徵是沿擴約肌間平面切除內擴約肌。

  3、早期術後結果

  手術死亡率波動於 0%-1.7%,術後併發症 8%-64%。併發症的主要原因是吻合口漏、吻合口狹窄、瘻形成、盆腔膿腫、切口合併症、出血和腸梗阻。吻合口漏與術後吻合口狹窄、癌症復發、術後功能差、增加手術死亡率有關。

  有 meta 分析顯示累積併發症發生率 25.8%,吻合口漏發生率 9.1%、盆腔膿腫發生率 2.4%。Akagi 等報告 Dindo II 級併發症發生率 12%,吻合口漏 5.6%,而 Saito 報告吻合口漏發生率為 10%。

  4、腫瘤學結果

  Tilney 和 Tekkis 通過文獻搜尋鑑定了 ISR 後的腫瘤學結果,區域性復發 9.5%,平均 5 年生存 81.5%,遠處轉移 9.3%。Martin 等報告陰性遠端切緣平均需 17.1 毫米,96% 患者獲得 CRM 陰性切緣,97% 患者 R0 切除;中位隨訪 56 個月,總的區域性復發 6.7%,5 年無病生存 78.6%,5 年總生存 86.3%。

  2013 年發表了一項大型前瞻性研究,招募 124 例低位直腸 T1-3 腫瘤患者,未行術前化放療(CRT)。結果顯示總的術後複發率 16.1%,區域性復發 4.8%,側方淋巴結轉移 2.4%,2.4% 的患者盆底復發,遠處轉移 10.5%;比較同時代進行的 ISR 和 APR 腫瘤學結果,ISR 後的總的無復發生存和區域性複發率與 APR 相似。

  Saito 的前瞻性研究中招募 199 例患者,接受 ISR 治療,25% 患者接受了新輔助 CRT,20.6% 患者同時接受了 EAS 切除。中位隨訪 6.5 年,肺轉移 14.1%,區域性復發伴 / 不伴遠處轉移 13.6%,肝轉移 7.5%,多處復發 4.5%。陽性 CRM 高達 19.6%,預期 7 年總生存、無病生存和區域性無復發生存分別為 78%、67% 和 80%。但是這項研究中納入了 T4 腫瘤。

  大多數比較 LAR、APR 和 ISR 的研究,結論都是腫瘤學結果沒有明顯不同,只有 Saito 報告 APR 的 5 年總生存差於 ISR。一項研究中 ISR、LAR 和 APR 組患者分別為 77、68 和 33 例,各組總複發率、區域性複發率、5 年區域性無復發生存均無明顯差異。ISR 組 5 年總生存 76.4%,優於 APR 組 51.2%,與 LAR 組 80.7% 相似,這可能與 APR 組進展期患者較多有關。

  根據 TNM 分期,ISR 組的 I、II、III 期患者的 5 年總生存分別為 90.0%、79.8% 和 65.6%;ISR、LAR 和 APR 組的 III 期患者 5 年總生存預估為 65.6%、56.3% 和 33.3%。這些長期結果說明 ISR 的腫瘤學結果非常不錯。然而 ISR 後 T3 腫瘤和切緣陽性患者更易出現區域性復發。

  CRM 是非常強的預測區域性復發因素,陽性 CRM 患者的總生存、無病生存和區域性無復發生存明顯差於 CRM 陰性患者。其它導致區域性復發的因素包括未分化腫瘤、術前 CA199 超過 37U/mL,病理上淋巴結為 N1 或 N2 且分化差的腫瘤。

  5、功能性結果:生活質量

  術後肛門功能是低位直腸癌擴約肌保留手術臨床結果的重要標誌,但只有幾項研究報告了短期術後結果。ISR 後肛門靜息壓力不能迅速完全恢復,需要逐漸恢復;最大擠壓壓力則不受影響。總之肛門功能需要隨時間延長逐漸改善。

  Köhler 等報道 ISR 後靜息肛門壓力減少 29%,擠壓壓力在術後 12 個月恢復至術前水平;Martin 報告患者平均每天排便次數 2.7,接近一半患者排便正常,1/3 大便失禁,23.8% 排氣失禁,18.6% 存在便急;Denost 等報告一半患者功能良好,39% 有輕微便失禁,11% 嚴重便失禁。

  Saito 等報告 199 例患者長期功能性結果,便次 4.0±3.7/ 天,瘻口關閉後 5 年時中位 Wexner 評分 8.5,約 50% 有排便截斷、排氣失禁,30% 有大便失禁,1/4 有排空困難。男性、術前 CRT 是預測排便控制差的因素,手術型別不影響長期功能性結果。Ito 的報告也支援術前 CRT 對肛門功能影響最大,而 Yamada 的研究則顯示患者手術時年齡是唯一術後便失禁風險因素。

  Bretagnol 等報告與直接結腸直腸吻合相比,行 J 型貯袋重建明顯改善便頻、便急、Wexner 評分和便失禁嚴重性評分。Denost 等報告 ISR 後便失禁的風險因素與腫瘤水平、吻合高度直接相關,為了獲取良好排便控制,需要腫瘤距肛直腸環 1 釐米以上,吻合口距肛緣 2 釐米以上。

  最近一項研究比較 ISR 和 LAR 後功能性結果,發現術後排便功能如排便頻度、有無便急、區分排氣和肛周面板癢感等方面,二組患者相似,Wexner 評分 LAR 組更低,但二組的便失禁生活質量評分(FIQL)沒有不同。

  Bretagnol 等採用 SF-36 和 FIQL 問卷比較 ISR 和傳統結直腸吻合患者的生活質量(QoL),未發現二組的體力、精神評分有區別。Saito 等報告 ISR 伴或不伴 EAS 切除的患者 5 年時狀態好於或等於術前,而術前 CRT 患者長期隨訪結果顯示 FIQL 生活質量評分明顯下降。

  6、 結論

  ISR 是經典手術方法的可替代選擇,用於治療低位直腸癌。文獻顯示 ISR 適用於 T1-3 腫瘤,位於肛緣內 30-35 毫米,伴或不伴 IAS 侵襲,腫瘤學結果與 LAP 和 APR 可比,生活質量可接受。APR 可用於區域性進展期腫瘤。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