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內科 主任醫師 段明輝

  白細胞主要由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酸細胞、嗜鹼細胞和淋巴細胞組成,所以,血常規化驗單中,存在這些細胞的百分比和絕對值兩個指標。很容易理解,某種細胞百分比異常可以是本身異常,也可以是其他細胞成分異常導致的相對變化,所以,確定某種細胞成分是否增多和減少時,只能以絕對值為準。外周血白細胞數量持續低於3.5×109/L時被認為低於正常,稱為白細胞減少症,其中最常見的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按照減少的程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可以分為輕度≥1.0×109/L、中度(0.5-1.0)×109/L和重度﹤0.5×109/L,其中重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又稱為中性粒細胞缺乏症,簡稱“粒缺”。所以,白細胞2.8×109/L並不能確定是否嚴重,必須要了解其中的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才能確定。
  中性粒細胞輕度減少的患者臨床可不出現特殊症狀,或僅有低熱、乏力等輕度不適。中度和重度減少者易發生感染和出現疲乏、無力、頭暈、食慾減退等非特異性症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出現頭痛、高熱、黏膜壞死和出血性潰瘍等表現,甚至發生嚴重的敗血症或感染性休克,乃至危及生命。所以,粒缺患者一旦發熱,需要立刻就醫。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病因很多,不是一個單一疾病,需要明確病因才能進行鍼對性治療。常見病因如下:某些病毒感染或發生敗血症時會造成白細胞在炎症部位過度消耗;脾臟功能亢進、某些肝炎或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時也會破壞體內的白細胞,導致數量減少;影響人體造血幹細胞的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骨髓轉移癌等腫瘤性疾病可以影響白細胞的生成與成熟,導致白細胞減少;當人體遭受到化學毒物、電離輻射和某些藥物損害時,也可破壞人體的造血環境,抑制白細胞生成。此外,中性粒細胞在體內分佈異常,也可以導致其絕對值減少,這種情況並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

  所以,白細胞2.8×109/L時,需要了解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情況,如果中性粒細胞屬於輕度減少,則不需要特殊防護,但應定期監測白細胞數量,若持續低於正常時,應及時完善系統、正規的檢查及化驗,明確診斷後準確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