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孩子之後,總覺得自己在升級打怪,小的時候擔心發育、吃飯問題,大了之後又要糾正孩子的一些壞習慣。最讓家長頭疼的是,孩子任性、不聽話,打也不行,罵也不行!有的家長就認為,孩子任性、不聽話多半是慣的,打一頓就好!這種說法只對了一半,我們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關於孩子任性的問題。
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
1、家庭教育問題
就是我們前邊說的,孩子任性多半是慣的,這句話說的挺對。當前的家庭多是四二一或四二二家庭。祖輩們毫無節制的寵愛與父母的遷就,要星星不給月亮,想幹什麼大人都依著,放任孩子的各種無理要求,家長們就這種濃厚的“愛”的方式,促使孩子被祖輩和父母的錯愛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造成了孩子嚴重的任性霸道的性格,孤僻、不善於接納別人等。
所以,到幼兒園時,很容易將搶小朋友手中的玩具佔為己有,一不順心就躺在地上打滾哭鬧,又蹦又跳,甚至對老師拳打腳踢。逛街或者逛超市時,稍不滿足就哭鬧。
2、自主意識萌芽
除了家庭教育外,1~3歲的孩子自主意識比較強,在他的觀念中所有的東西都應該是他的。他們不懂得分享的意義,這個年齡講道理也不聽。這種孩子,他們自以為已經長大,想掙脫大人的管束,想展現自我的一種表現。但是他們理解意識薄弱,根本不能分辨是對是錯,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能力還很缺乏。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家長表示,明明沒有溺愛,怎麼也成這個樣子了?
不論哪種原因造成孩子的任性,我們必須採取正確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使用正確方法,幫孩子去除“任性”的標籤
1、打罵不可取,找對方法才可以
當孩子出現任性、亂髮脾氣的時候要妥善處理,一味打罵可能會讓孩子不再害怕,造成無非就是一頓打的感覺。發現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不要因為在人多的地方,就輕易妥協,妥協一次就會有下一次。如果這個行為,你判斷孩子就是在耍小性子,即使哭鬧也要把他帶回家教育。找一個房間,減少圍觀的人(尤其是祖輩),靜靜的看著他哭鬧。即使期間偷偷看你,也不做任何反應。當他完全不哭的時候,再跟他進行溝通。
如果期間孩子出現自殘行為,比如拿頭撞牆或者摔東西引起你的注意,只要你觀察不會傷害到他,也不用理會。這個時候若是妥協,之後他可能會用更加嚴重的行為逼你妥協。
2、勤與孩子溝通,聽聽孩子的想法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只有通過與孩子的溝通,我們才能真正知道孩子們內心一些真實的想法,才可以“對症下藥”,對孩子進行一些心理疏導和正確的引導。比如孩子要某個玩具,但是家裡有很多同類型玩具,你就讓他說出跟家裡的有什麼不一樣或者為什麼想要這個玩具。溝通比例,也可以按照3:1進行,溝通3次,滿足1次,至少讓孩子知道,溝通是有效果的。
3、糾正祖輩觀點,一味滿足孩子並不是愛
面對孩子們的需要,應該有原則性的滿足,要做到愛而有度,愛而有則。同時要明白孩子的行為是否正確,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如果覺得不合理那就不應該去滿足他。家長有針對性的加以說服教育,給孩子分析利害關係,講清楚家長不答應他要求的原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全家人要步調一致,不要心疼他。否則,不但目的達不到,還會造成孩子任性行為越來越嚴重。
4、自主意識強的孩子,要學會分享
讓孩子學會分享,對於矯正任性也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家裡買了西瓜,切開之後,不要第一個給孩子,爸爸先拿一個給爺爺或者奶奶。媽媽這個時候教育孩子,“看爸爸先把西瓜給爺爺/奶奶了,你把這個西瓜給爸爸,好不好?”或者讓孩子把西瓜給長輩先拿過去,如果孩子照做了,最後可以給孩子一個比較大塊的作為獎勵。
1~3歲的孩子,自主意識比較強,容易出現搶奪玩具或者推搡的現象。如果有別的小朋友到自己家裡做客,家長在準備玩具或者食物的時候,要做到人手一份。當孩子有暴力傾向出現的時候,要及時制止。正確處理,不過分溺愛,不用擔心孩子會成為小霸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