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1、室內薰食用醋能殺滅新型冠狀病毒? 不能

科學解釋:薰醋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作用微乎其微,醫院裡使用消毒劑時,大多是通過擦拭物品、器械表面來消毒,而不是把它漫散到空氣中。更重要的是,一瓶醋裡的醋酸含量最多也只有5%。將醋裡的醋酸蒸發到空氣中的做法,對於提升空氣酸度的空間十分有限。

不僅如此,薰醋還會帶來副作用。醋酸揮發到房間後,可能對人體的呼吸道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導致咽喉不適、噁心及呼吸困難。

其實薰醋相當於人為加重室內空氣的汙染。對呼吸道敏感的兒童、老人,以及有哮喘病史的人而言,很有可能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因此,室內薰食用醋無法殺滅新型冠狀病毒,建議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應定期開窗通風。

2、滴露能殺滅新型冠狀病毒? 不能

科學解釋:滴露的基本消毒成分是對氯間二甲苯酚,含量為4.8%(g/ml)。主要可殺滅的細菌為腸道致病菌、化膿性球菌和致病性酵母菌,但對病毒無效,無法殺滅病毒。因此,對新型冠狀病毒無效。

3、新型冠狀病毒是SARS病毒? 不是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科學解釋:新型冠狀病毒並非SARS病毒。研究人員通過資料分析發現,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相似度為80%,已經可以確定其屬於病毒界中的“冠狀病毒”科,“β冠狀病毒”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相關冠狀病毒”種。因此在分類學上,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與SARS病毒屬於同一“種”。


病毒的基因相似不等於致病能力相似。此外,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MERS分屬不同亞群分支,它們的病毒基因序列差異較大。

4、新型冠狀病毒在潛伏期不會傳染嗎? 會傳染

科學解釋:潛伏期是指病原體侵入機體至早期出現臨床表現的一段時間,不同傳染性疾病的潛伏期不同。但一般是固定的,據李蘭娟院士介紹,根據目前的發病情況,在潛伏期也會傳染。潛伏期大約在10天左右,最短的潛伏期為1天發病,最長的潛伏期是14天,潛伏期具有傳染性,同非典有很大的不同。

5、喝高度白酒可以抵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不可以

科學解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我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溫,75%的酒精能夠殺滅新型冠狀病毒。此後,李蘭娟院士表示,酒精能用於消毒,但不代表多喝酒能消毒。且李蘭娟院士所指的是醫用酒精,擦拭才能消毒。因此,喝進身體的高度酒,只會被吸收代謝,不會作用於病毒。

6、板藍根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不能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科學解釋:從藥理上講,板藍根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病毒性感冒等熱性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但尚未有證據證明板藍根對冠狀病毒有效。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室內保持通風,儘量少前往人流密集或通氣不佳的公共場所,發熱、咳嗽患者出門應佩戴口罩。


7、戴多層口罩能更好地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不一定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科學解釋:不一定非要戴多層口罩,普通外科口罩也可阻擋飛沫傳播。

就醫用口罩而言,只要正確佩戴合格產品,只需一個即可達到預期的防護效果。多個疊戴雖然理論上是能增加一些防護效果,但會增加通氣阻力和佩戴不適感。

口罩使用完後應當首選丟棄至醫療機構的黃色專用垃圾桶內,無法找到該設施時,可以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浸泡後丟棄。

8、吸菸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不可以

科學解釋:有謠言稱,吸菸對抵抗2003年的SARS起了作用,對這一次抵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有用。但這個謠言很快被專家闢謠,根據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吸菸不但會減低身體抵抗力,增加感染機率。事實上吸菸時,手會反覆觸碰口鼻,病毒反而可能因此進入身體。

9、鹽水漱口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不能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科學解釋:近期有謠言稱如果患者去醫院或其他公共場合之前用淡鹽水漱咽喉部位,回家後再漱一次,認為由於病毒或細菌首先通過鼻腔潛伏於咽部,淡鹽水可以在第一時間殺滅,從而達到預防感染的目的。

“用淡鹽水漱口”的方法多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清潔口腔鼻腔等,對預防過敏性疾病效果明顯,但對病原微生物的效果一般。因此,淡鹽水漱口能預防病毒感染的說法不靠譜。

10、吃抗生素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不能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科學解釋:謠言稱,“阿奇黴素”、“頭孢類”抗生素可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吃抗生素無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原體是病毒,而抗生素針對的是細菌。若以預防為目的使用抗生素,則易引起病原體的耐藥性。

內容來源: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人民日報

人民網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