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糞便的組成
正常糞便由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消化道分泌液、腸道黏膜脫落物、大量細菌、無機鹽及水分組成。
二、便常規檢查的目的
瞭解消化系統有無炎症、出血和寄生蟲感染等情況。檢查糞便中有無細菌原菌,以防治腸道傳染病;根據糞便的性狀和組成,瞭解消化狀況;潛血試驗(OB)在兒童用於判斷有無出血;有時會把糞便還原糖、輪狀病毒、腺病毒檢測一併寫入大便常規報告單中,分別提示乳糖不耐受、病毒性腸炎。
三、採集注意事項
1、時間不宜過長(1小時之內);
2、樣本量不能過少或過多,少了無法檢測,多了也沒用(曾有人拿了一大坨來)
3、容器要乾淨,避免汙染。別隨便找個塑料袋就弄來了,起碼找個乾淨的,最好提前從檢驗科拿一個大便盒。
4、尿不溼裡的大便能不能查?不能,水分已被吸收,取樣也不好取,檢測結果不可靠。
5、無糞便排出卻又必須檢查時,可經肛門指診或者用採取管,當然孩子的話最好還是耐心等待一會。
6、開塞露通便後的便便能不能檢查?不能,因為查的是便便,而不是開塞露。
7、檢查潛血試驗時,取樣要儘量取紅色或者黑色大便部分;檢查前要避免進食動物肝臟、血等食物,以及鐵劑藥物。便檢查一般內
四、性狀和顏色
1、正常兒童大便為黃色軟便,嬰幼兒為黃色糊狀。
2、兒童糞便常見異常性狀和顏色
黏液便:各種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膿性或膿血便:痢疾、潰瘍性結腸炎
米泔樣便:霍亂或副霍亂
白陶土樣便:梗阻性黃疸
鮮血便:肛裂、痔瘡或腫瘤
柏油樣便:上消化道出血
蛋花湯水樣便:輪狀病毒性腸炎
綠色大便:腸蠕動增快、氨基酸奶粉餵養患兒
五、潛血試驗
在兒童多見於消化道出血、腸炎引起的腸粘膜損傷、腸息肉、流行性出血熱,極少數為腫瘤。
六、白細胞
1、正常糞便中可偶見白細胞,所以不要見到白細胞就以為有細菌感染,亂用抗生素;
2、腸道炎症時白細胞明顯增多,但這也不是應用抗生素的依據,只有大便培養有細菌生長才能應用抗生素;
3、痢疾或者潰瘍性結腸炎時,可見大量膿細胞;
4、過敏性腸炎和寄生蟲感染時,可見較多的嗜酸性粒細胞,伴有夏柯-萊登結晶。
七、紅細胞
1、正常大便不含郵紅細胞
2、腸道炎症或者消化道出血時可見紅細胞,炎症時可伴有白細胞的增多;
3、下消化道出血顯微鏡下可見到形態正常的紅細胞;
4、上消化道出血時,紅細胞被消化液破壞,見不到紅細胞,可通過潛血試驗證實。
八、巨噬細胞
可見於細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
九、腸粘膜上皮細胞
一般少見,常見於環死性結腸炎、霍亂、副霍亂、偽膜性腸炎。
十、食物殘渣(脂肪滴、澱粉顆粒、植物細胞)
由於餵養不當或消化功能低下導致未被消化的食物殘渣隨便排出。
十一、結晶
1、正常糞便可見少量磷酸鹽結晶、草酸鈣結晶和碳酸鈣結晶,一般無臨床意義;
2、病理結晶:①夏柯-雷登結晶:阿米巴痢疾、鉤蟲病、過敏性腸炎等;②血晶:常見於胃腸道出血後的糞便;③脂肪酸結晶:常見於梗阻性黃疸的糞便。
十二、寄生蟲
1、正常大便無寄生蟲;
2、腸道易感染的寄生蟲包括:蛔蟲、鞭蟲、鉤蟲、蟯蟲、血吸蟲、肺吸蟲、華支睪吸蟲、滌蟲等。
十三、糞便半乳糖測定
陽性者乳糖不耐受可能,一般見於嬰幼兒,伴有腹脹、腹瀉、大便酸臭、含泡沫等
十四、輪狀病毒、腺病毒、諾如病毒檢測
病毒性腸炎,水樣便,一般自限性,治療重點為補充水分和對症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