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武漢市衛健委3月22日凌晨通報稱,網傳湖北一位媒體記者的親身經歷《我最難忘的一天》披露武漢有新增確診病例的情況不實。


3月20日下午,網傳韓家墩街綜合社群關於“昨晚麗水康城小區又有新增病例”的“重要通知”。經查,小區居民張某某為無症狀感染者,非確診病例,20日再次檢測為陰性。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武漢大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教授宇傳華,解釋了其中的原委。


為何不計入確診病例?


“無症狀感染可以理解為沒有發燒、咳嗽等臨床症狀,但其核酸檢測又是陽性的人。”宇傳華提到,無症狀感染者在一些輔助檢查上也看不到變化,比如早期血常規中白細胞計數以及淋巴細胞計數等都沒有問題,其次是胸部影像也正常。


“檢查陽性不一定是新冠肺炎患者,因為也有可能有假陽性,所以需要繼續觀察。”宇傳華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實驗室檢測通常會在咽喉或鼻腔拭子中檢測到病毒的遺傳物質,但在一些人身上,病毒可能沒有進入細胞並開始複製。我國報告的冠狀病毒感染人數不包括病毒檢測呈陽性的無症狀感染者。


“如果某一檢測不是100%準確,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假陰性(漏診)或假陽性(誤診)。例如,某一檢測在100個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中發現98個陽性(靈敏度為98%,假陰性率為2%);在100個非新冠肺炎患者中發現99個陰性(特異度為99%,假陽性率為1%)。當感染率很低的情況下(如1/2000),100個該檢測的陽性結果只有5個是病人;但是,當在該病流行時期,如有接觸史的疑似病人感染率為10%,那麼100個該檢測結果陽性就有95個人是真病人。後者稱為陽性預測值,它與感染率有密切關係。感染率高情況下陽性預測值越大。”宇傳華說道,核酸檢測“陽性”,不等於新冠肺炎“感染”,正如韓家墩街綜合社群的居民張某某,核酸檢測“陽性”實際情況是假陽性。


無症狀感染者是否具有傳染性?


2月6日,國家衛健委釋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首次提出“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既然確定是感染了,那麼無症狀感染者是有傳染性的,檢測呈陽性的人會被隔離14天,接受衛生部門的檢測。如果在此期間出現症狀,就會被歸類為確診病例。”宇傳華說,我國關注有症狀患者的數量是有意義的,因為這些人可能才是病毒傳播者。


世衛組織通過對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的觀察發現,冠狀病毒通過無症狀患者傳播的情況非常罕見,因此世衛組織認為:無症狀患者可能不是病毒主要的傳播者。


無症狀感染者是否需要接受治療?


“即使是無症狀感染者,也是需要隔離且密切觀察的,也需要適當的醫療干預,但不主張採用高副作用的藥物干預,這樣可以更加安全。”宇傳華提醒,對於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患者,隔離和密切觀察可能風險更小。


無症狀感染者上報的數字並不屬於強制公開範圍。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相關規定,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應當對其採取集中隔離14天,並且在兩個小時內進行網路直報。縣、區級疾控機構在接到無症狀感染者報告後,24小時內要完成個案的調查,及時進行密切接觸者登記,並採取隔離措施。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也曾在釋出會上表示:“如果是無症狀感染者在集中隔離期間出現了症狀,這個時候可將其作為確診病例報告,並且對外予以公佈。”


內容來源:健康時報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