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楊濤

  1、定義:
  又稱面肌抽搐,表現為一側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陣發性且不規則,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緊張及自主運動等而加重。起病多從眼輪匝肌開始,然後涉及整個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後發生,常見於女性。中年後起病(30歲以下面肌痙攣患者僅佔全部面肌痙攣患者的0.9%),絕大多數為單側,右側稍多。男女無差別或女性稍多。面肌痙攣發病率每10萬人女性14.5,男性7.4。
  2、症狀:
  面肌痙攣的初期症狀為眼瞼跳動,民間又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之稱,所以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經過一段時間發展成為面肌痙攣,連動到嘴角,嚴重的連帶頸部。
  典型的面肌痙攣首先從眼輪匝肌開始,逐步向下發展波整個半側面部。表現為陣發性半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發病時影響患者容貌,給患者身心造成較大痛苦。重者出現眼裂變小,口角向病側歪斜,波及鐙骨肌時可生耳鳴。
  3、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原發性面肌痙攣多數在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病程初期多為一側眼輪匝肌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漸緩慢擴充套件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為人注意,嚴重者甚至可累及同側的頸闊肌,但額肌較少累及。
  4、抽搐發作特點:
  陣發性、快速、不規律的抽搐。初期抽搐較輕,持續僅幾秒,以後逐漸延長可達數分鐘或更長,而間歇時間逐漸縮短,抽搐逐漸加重。

  嚴重者呈強直性,致同側眼不能睜開,口角向同側歪斜,無法說話,常因疲倦、精神緊張、自主運動而加劇,但不能自行模仿
  控制其發作,入眠後多數抽搐停止。
  雙側面肌痙攣者甚少見。若有,往往是兩側先後起病,多一側抽搐停止後,另一側再發作,而且抽搐一側輕另一側輕重,雙側同時發病、同時抽搐者未見報道。
  少數病人於抽搐時伴有面部輕度疼痛,個別病例可伴有同側頭痛、耳鳴。
  面肌痙攣怎麼治療?
  面肌痙攣的治療一般採用藥物治療,打肉毒素和顯微血管減壓術來治療。傳統的藥物治療雖然可以緩解面肌痙攣的一些症狀,但是使用這種藥物治療可能會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傷,還可能伴隨著頭暈、嗜睡的風險。而使用注射肉毒素的方式治療面肌痙攣也有不足的地方。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在初次使用肉毒素治療有效。肉毒素代謝後症狀復發,需要重新注射,隨著病程延長及注射次數增多,療效就會逐漸減退,另外,肉毒素長期打會引起面部肌肉萎縮,所以對於病人面部外觀也有一定影響。但是這兩種方式不能根治面肌痙攣。如果想要根治面肌痙攣的話可以選擇微血管減壓術。
  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
  微血管減壓術是指通過高倍顯微鏡對顱內神經血管進行放大再操作,將墊片放在神經和血管之間,從而解除血管對面神經根部的壓迫,恢復面神經的正常功能,使面肌抽搐症狀得到緩解。該技術具有的微創、安全性高、效果顯著複發率低的優點,尤其是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經功能,現已成為世界上治療面肌痙攣最有效的方法,這也是唯一能徹底治癒面肌痙攣的方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