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科 副主任醫師 陳開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現在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冠心病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目前冠心病在國內平均患病率約6.49%。值得警惕的是,由於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和日益加重的工作壓力,冠心病的發病率有增長趨勢,甚至有些中年人也患上了冠心病,給原本幸福的家庭帶來了不幸。
  什麼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而導致的。這種粥樣硬化的斑塊,堆積有冠狀動脈內膜上,久而久之,使冠狀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甚至阻塞,導致血流減少,供氧不足,心肌的營養供給減少,由此產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現,如胸悶,憋氣,心絞痛,使心臟的正常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者可引發心肌梗死甚至導致死亡
  冠心病的型別:
  冠心病的症狀輕重取決於心肌缺血和受損的程度,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1、心絞痛       典型者為胸骨後壓榨性胸痛,也可僅為胸悶不適感。
  2、心肌梗死     出現心絞痛更為持久的胸痛,化驗可發現血清酶學和心電圖改變。
  3、心力衰竭     表現為氣促、易勞累,檢查時發現心臟擴大。

  4、心律失常     如早搏、房顫等各種型別的心律失常。
  5、猝死。
  6、隱性冠心病   指無明顯症狀而經運動心電圖等檢查,有反映心肌缺血的ST段與T  波改變者。
  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
  冠狀動脈造影術
  是利用導管對冠狀動脈解剖進行放射影像學檢查的一種介入性診斷技術。其目的在於檢查冠狀動脈血管樹的全部分支,瞭解其解剖的詳細情況,包括冠狀動脈起源和分佈的變異、解剖和功能的異常以及冠狀動脈間和冠狀動脈內的側支交通情況,從而為冠心病診斷提供可靠的解剖和功能資訊,為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搭橋術方案的選擇奠定科學依據。
  冠狀動脈造影的適應證
   Sones的名言: “只要操作醫生稱職合格,裝置完善,患者可以接受其危險性,只有顯示冠狀動脈才能解決臨床問題,都有冠脈造影的指徵。”
  應盡最大努力做冠狀動脈造影,在臨床症狀出現前檢查冠狀動脈血管病變,以便在心肌梗死之前行血管重建術。
  冠脈造影的現代適應證

  1、臨床難以確診的不典型胸痛
  2、有典型缺血心絞痛症狀、心電圖、運動試驗、心肌斷層顯像、多巴酚丁  胺負荷試驗等無創性檢查有心肌缺血徵象者
  3、不明原因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者

  4、原發性心臟驟停經心肺復甦者
  5、心電圖示束支傳導阻滯、T波變化,非特異性ST-T改變者
  6、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CABG術後心絞痛反覆發作
  7、無症狀但懷疑冠心症而確診對就業(如飛行員、高空作業)或保險事業非常重要者
  8、冠脈造影的現代適應證  (2)-用於治療目的
  9、臨床確診冠心病,欲行PCI或CABG術者
  10、發病6小時內AMI或6小時以上仍有持續性胸痛者,擬行急診PCI術
  11、併發室間隔穿孔或乳頭肌斷裂致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內科無效擬行急診外科手術者
  梗死後心絞痛
  1、心肌梗死後雖無症狀,但年紀輕、無創檢查顯示有心肌缺血證據者
  2、患者新近發生心絞痛推測新的血管病變需行血運重建術
  3、併發室壁瘤擬行手術者
  4、血運重建術後心絞痛再發需考慮再行血運重建術者
  5、45歲以上心瓣膜病患者擬行換瓣者
  6、先心個別伴有心肌缺血者
  7、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45歲以上、有胸痛症狀、欲行化學消融術或外科手術前
  其他非心血管疾病,如胸腔大手術前後需排除冠心病
  1、冠脈造影的現代適應證  (3)-用於評價目的
  2、預後評價(血管重建術後心功能、冠脈血流及側支迴圈)
  3、臨床治療轉歸及隨訪(再狹窄、溶栓後再通情況、心臟移植術後冠脈血流)
  4、科研工作評價(新技術、新產品)
  5、治療冠心病的方法有哪些
  6、藥物治療
  7、心臟外科手術治療
  8、冠心病介入治療
  什麼是冠心病介入治療?
  冠心病介入治療是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利用心導管技術治療冠心病的一種微創手術,它不同於外科開胸手術,僅需區域性麻醉,從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並在X線的透視下即可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從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包括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和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PCI)。
  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PCI)
  為什麼您的醫生建議您做冠心病介入治療?
  如果您出現以下情況,那麼應該考慮冠心病介入治療:
  1、心絞痛經積極的藥物治療後,病情未能穩定。
  2、雖然心絞痛症狀輕微,但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明確,狹窄病變顯著。
  3、介入治療或心臟搭橋術後心絞痛復發,冠狀動脈管腔再狹窄。
  4、急性心肌梗死。
  冠脈介入治療的過程―術前
  常規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生化、出凝血時間、心電圖、胸片等
  必要時,UCG、DCG、ECT、運動試驗等
  檢查患者雙側股動脈、橈動脈以選擇入徑
  術區備皮(雙側)
  青黴素皮試
  術前知情同意書
  術前訓練(心理、排便、術中配合)
  建立靜脈通道
  冠脈介入治療的過程―術中
  術晨禁食
  送入導管室(在影像樓DSA室)
  在動脈穿刺前,將對穿刺部位進行區域性麻醉,使手術過程中不感到痛苦,並始終保持清醒狀態
  動脈穿刺的部位大多選擇右側股動脈,也可以選擇肱動脈、橈動脈
  冠脈造影的穿刺途徑
  1、股動脈穿刺(最常用);
  2、橈動脈穿刺(逐漸增多);
  冠脈介入治療的過程―術後
  心電監護24小時,行PCI者進CCU觀察24~48小時。造影術者,返病房拔除鞘管,500克砂袋穿刺點區域性壓迫6~8小時,然後,該側肢體制動4小時。PCI者,穿刺點保留鞘管4小時以上或過夜。
  酌情繼續治療。
  術後1、3、6個月門診複診,制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冠心病介入治療有哪些優點?
  目前,PCI已成為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療效明顯、創傷小、風險小、術後康復時間短等優勢,使冠心病的治療上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置入冠脈支架後,為什麼會出現支架血管再狹窄?
  成功的支架置入術可以使狹窄的管腔減少至20%~ 50%以下,心絞痛消除或顯著減輕,心電圖變化顯著。但是,支架本身可刺激血管內膜、平滑肌細胞的增生,細胞就會在內膜及被刺激的部位堆積,從而形成支架內管腔再狹窄。支架置入術後半年內再狹窄約20%。如果患者患有糖尿病,或是植入了多個支架或長支架等也是管腔再狹窄的主要危險因素。如果多個危險因素同時存在時,再狹窄率高達59%。
  能否預防支架植入後原部位血管再狹窄呢?
  目前已有藥物塗層支架能夠預防植入支架部位血管再狹窄。與普通金屬支架不同的是,藥物塗層支架系統上塗有“雷帕黴素”、“紫杉醇”等藥物。
  “雷帕黴素”、“紫杉醇”是一種細胞抑制劑,它可以抑制細胞的分裂增長、抑制平滑肌細胞增生、抑制炎症反應。
  藥物塗層支架是將藥物直接或與聚合物基質混合後塗布於支架表面,使支架成為一個區域性藥物釋放系統。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治療藥物的區域性濃度及作用時間,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全身用藥帶來的副作用。
  藥物洗脫支架能夠完全治療冠心病了麼?
  支架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是有目共睹的,但它也有缺點,那就是支架在植入後6~8月時可出現支架內再狹窄,也就是說支架內可以出現再堵塞。早年金屬裸支架年代再狹窄的發生率約20%( 15% ~40%);現在藥物支架時代再狹窄發生率下降到9%左右。而植入藥物支架只是區域性抑制了血管內皮細胞的增生和炎症反應,減少患者因血管狹窄引發的心絞痛、心肌梗死時的痛苦和危害,但並不意味冠心病治癒了。
  植入藥物支架後為什麼要進行臨床和造影隨訪?
  冠心病屬於終身疾病,如果不堅持藥物預防,不堅持進行臨床隨訪,其它血管很可能還會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甚至支架內血栓形成。如果術後半年至8個月進行冠脈造影複查,未出現支架內再狹窄,一般來說以後就很少會出現再狹窄了。
  因此,支架術後非常有必要進行冠脈造影複查,以便確定藥物洗脫支架治療效果,同時也可觀察其他未治療的血管病變情況,以進行相關處理。
  冠心病的二級預防有哪些?
  冠心病介入治療後的二級預防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術後一週,可以進行一些輕度體力活動,如散步、做廣播操等,儘量避免劇烈運動,如騎車、跑步、搬運重物等。
  嚴格遵照醫囑,服用抗血小板凝聚的藥物,並定期複查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肝功能和心電圖。並遵照醫囑繼續服用其他治療冠心病的藥物。
  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具體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和學習,生活要有規律,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注意勞逸結合。
  控制飲食: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避免經常食用肥肉,動物內臟,奶油製品,蛋黃等,提倡飲食清淡,多吃麥芽、玉米、豆類、水果、蔬菜。嚴禁暴飲暴食。
  努力戒菸,不飲烈酒。
  與冠心病相關的疾病也要積極治療:比如控制血壓和血脂,積極治療糖尿病。
  多瞭解有關冠心病的知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