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康復科 主治醫師 唐波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佔95%。其發病率西方國家統計15.2%-30%,國內統計18%。

  腰椎管狹窄症是由於黃韌帶肥厚增生、小關節增生內聚、椎間盤膨隆突出、骨性退變導致的腰椎中央管、神經根管或側隱窩狹窄引起其中內容物馬尾、神經根受壓而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在臨床上,腰椎管狹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其主要臨床特點是神經性間歇性跛行,以及臀部、大腿、小腿的無力和不適,在行走或後伸後加重,另一臨床特點是鞍區(會陰部)感覺異常和大小便功能異常。

  臨床工作中經常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同時有腰椎管狹窄症,臨床症狀明顯,治療難度大。自從1934年Mixter和Barr首先通過手術證實和治癒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所致的坐骨神經痛以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得到了廣泛應國內也於1946年由方先之教授率先開展腰椎間盤切除術,隨後該手術得到了較普遍開展。

  60年代步入微創治療時期,採用木瓜酶及膠元酶注射術來溶解髓核;70年代日本發展的經皮鉗夾髓核摘除術、80年代美國的切吸及鐳射消融術等使微創治療得到了較大的發展;90年代中期在義大利開展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臭氧(O2~O3混合氣體)椎間盤及椎旁間隙注射術,較傳統方法有操作簡便、創傷小、安全、有效、費用低、恢復快等優點。

  目前該技術在歐洲得到普遍認可。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自2000年以來在全國率先採用經皮椎間盤內臭氧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此後微創治療得到了快速發展,1998年美國Anthony Yeung醫生(美國微創學主席)首創椎間孔鏡YESS技術

  ;2002年德國Hoogland教授(歐洲微創學前任主席)在YESS技術基礎上提出THESSYS技術,使椎間孔鏡技術走向成熟;椎間孔鏡技術使得微創介入步入“視覺化”階段,從而提高了治療的準確性,徹底性,而且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破壞脊柱穩定性,減少術後瘢痕粘連的機率。

  研究表明,在椎間孔鏡下處理突出的髓核及增生的關節突難度較大,而一旦掌握該技術操作要點,可以充分利用骨鑽磨削關節突,並且在鏡下通過骨刀、骨鑿進一步處理增生內聚的關節突,從而達到一側椎間孔、椎管充分減壓的目的。術後病人症狀改善明顯,術後恢復期短。實踐證明該技術值得進一步觀察及推廣。

  椎間孔鏡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微創、安全、住院週期短;

  2、適應症較開放手術廣泛,使得一些原來不能治療的患者得到了治療;

  3、術中可擴大椎間孔增大椎管容積,能即刻改善患者症狀,並提高遠期效果;

  4、鏡下直接觀察神經根受壓情況,並能鬆解神經根粘連,徹底減壓;5、鏡下實時監控出血及滲血情況,立即處理,避免椎管內血腫形成。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