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是關乎感覺良好,但又不僅僅是講心頭的感覺。當你心理健康,你會覺得生活是美好的,和大多數你認識的人相處自如。你不會總是悲傷或是憂愁瑣事。你不會認為周圍的人試圖傷害你,整個世界與你作對。生活有時可能艱辛,然而大多數時光,你在享受生活。心理健康是關於人的感覺、思考方式和怎樣看待世界。沒有心理健康,就難於處理日常生活事情,難以得到完滿和幸福生活。
當人們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我們把這稱為精神疾病或心理問題。精神疾病有許多種類,有些疾病改變人的思想方式,有些改變人的情緒,有些影響人的行為。精神疾病會改變人的感覺和與人相處的方式。它的症狀可以是輕微也可以是嚴重的。疾病有多種發病原因,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而且治療效果明顯,特別是早期發病時得到關注及處理。即使遭遇嚴重精神問題,人們仍然可以有一個豐盛和有建設性的生活。
常見的心理、精神問題有失眠、焦慮、抑鬱、驚恐發作、社交恐懼、強迫症、軀體形式障礙、進食問題(厭食和暴食)、應激問題、雙相、青少年及更年期情緒問題、老年精神障礙、人格失調等等。
二、誰會得精神疾病
任何人都可能得精神疾病,無論位居高低、貧富、教育多寡,無關種族、文化和信仰,精神疾病可以影響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當停止信仰或者終止宗教活動,不會因此罹患精神疾病。屬靈追求可以給人力量和幫助戰勝困難,但是,沒有信仰並不引發疾病。患上疾病並不恥辱,但是有時可能令人感到羞愧而不去求助,這樣會帶來更大的麻煩。如果不去尋求幫助、建議或治療,精神疾病在延誤中會變得越發嚴重。
三、什麼原因引發精神疾病
正像身體疾病一樣,精神疾病是由環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相互作用造成。早期干預和留意高危因素非常重要。環境因素包括周圍日常生活的每件事,如日常工作、收入、承受的壓力、失意、失親、遭虐待、被忽略和受創傷的經歷。
我們的大腦和身體是由生化物質組成的,大腦有很多神經遞質和神經通路。精神疾病的產生,是由於化學物質在大腦和身體裡發生了改變、部分人的大腦結構發生了改變,大腦不同部位相關聯的操作功能也會改變。有些環境中發生的事情可以催化大腦神經遞質和機能發生改變,或者說事件使大腦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變化,導致看待環境的觀感不同了。
壓力是一個說明環境和生理因素怎樣影響心理健康的例子。所有壓力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使心跳加快、氣短、疼痛,出現失眠、飲食失調,或者感到胃部不適。創傷經歷引起的壓力(戰爭、種族主義、強姦、歧視和虐待等等),會對我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我們處理不好創傷壓力,負面體驗會引起身體上和情緒上的問題,尤其是有易患素質時。
四、精神疾病能康復嗎
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有完全康復的可能,有些人可以復原。有的人從經歷中變得更堅強和聰明,還有的人從谷底中走出來,但仍會有間歇性的復發,也有的人療效不太理想,還要繼續接受長期治療。精神衛生科醫生和心理醫生很難準確預測每個人的療效如何、未來的狀況。
不幸的是,有時人們被告知不能痊癒,聽見這樣的話,會加重絕望的心情,延遲康復時期。無論被告知什麼,要永不放棄,所有的精神疾病都可能康復。儘管患病,一樣能夠生活工作學習和全面參與社群活動。如果你相信能夠康復,並且得到所需要的支援,包括人們相信你的狀況會得到改善,培育你的希望,你就有可能康復。
環境因素容易誘發疾病,但它也可以是促成康復的主要因素。家庭的支援、關懷,朋友和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信任,幫你建立希望,都可以推動康復的程序。
五、患者為自己的康復能做些什麼
明白自己的長處和需要,經常思考並記錄自己的優勢和需要是什麼。
相信康復是可能的,並主動與康復後的患者交流和溝通。
儘可能瞭解自己的病症,包括怎樣處理及控制病情。
接受病症給自己帶來的限制,帶著不適繼續生活和工作。
知道當自己有病時需要尋求幫助,並積極就診。
要聽從你信任的醫生的建議,按時隨診,不要隨意減藥、停藥,非規範的治療容易使疾病遷延、慢性化、復發,對腦子的損害加重。
相信自己有康復能力,學會戰勝消極態度。
發展業餘愛好,堅持運動(比如打球,或每天快走1小時),保持人際交往等等。
建立希望,相信自己能夠處理生活並達到目標,實現自己的夢想。
六、家庭成員應該如何幫助患者
家庭成員可以幫助識別患者疾病的早期症狀,可以協助患者尋求幫助和明智地選擇治療方法,還可以在治療期間給予支援和照顧,這些幫助對於正和疾病作戰的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相信患者有康復的可能,使用充滿希望和可能性的語言,不要埋怨。當患者信心不足時,你要有信心,應該意識到康復的過程是因人而異的。鼓勵患者過積極和充實的生活,例如,鼓勵他去求職、上學、社交、做義工,還可以組織一些家庭活動。
要現實一些,不要期待過多或過少,要專注於患者的能力上。記著,患者與從前的那個人都是同一人,唯一的區別是現在遇上生活上的困難了,無法如以前那樣來處理問題。
要關注患者的安全,有的患者在某個階段有念頭,家人要隨時陪護好。研究顯示,一個人自殺後,其周圍至少6個親近的人會心理內疚和痛苦數月甚至數年。為了患者和自己,家人要照顧好患者,保證他們的安全。
家庭成員在照顧患者時,一定也要注意自己的需要,照顧好你自己,確保自己的生活不受影響,即使這樣做很難或是不符合常規。例如,你要繼續工作,保持你的愛好,若早前已計劃了旅行,就按計劃如期出發,委託其他人照顧患者。當患者逐漸康復時,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適應生活。試著和他們一起做一些事情,但是不要替他們包辦。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去做,這樣會幫助他們培養起自信。
要知道什麼時候你該做什麼。留意患者的症狀,如果他們看上去情況變得糟糕,馬上尋求幫助。積極參與當地的支援或自助組織。要記住,家庭的支援對於患者的康復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家庭的支援可以使患者發揮出自己的潛能,更好的面對疾病,更好的生活。
說明:本文參照“心海導航―多倫多新移民心理健康服務指南”編寫。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