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胸外科 副主任醫師 郭朝暉

  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全世界每年肺癌新病例可達100萬,並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長。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國家衛生部全國腫瘤防治辦在“國家癌症控制策略研究報告”中釋出的最新警示:“肺癌是我國的第一大癌症”。預測我國2005年肺癌男性患者將達33萬,女性17萬。臨床實踐發現,約80%的肺癌患者在初診時已屬晚期,這使得肺癌治療的整體效果仍不滿意。據統計,我國肺癌總的5年生存率8~14%,而早期肺癌患者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可達80%~85%。因此,提高對肺癌的認識,早期或及時發現,早期診斷,避免誤漏診,早期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後,提高社會效益具有雙重意義。

  充分認識肺癌的特點,從醫患兩方面防止誤漏診,是我們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關鍵。

  首先,強調定期體格檢查。約近一半的早期肺癌沒有症狀,這是肺癌患者不能被早期發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於高危人群(指年齡≥45歲的男性,吸菸≥400年支者)應每半年行X光攝片和痰細胞學檢查。

  其次,肺癌的臨床症狀無特異性,可表現為咳嗽、咳痰、胸痛、氣急等一般呼吸道疾病的症狀。許多患者有吸菸史,可能合併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也可有上述症狀,掩蓋了病情。故此類患者出現咳嗽症狀加重或呈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或頑固性胸痛等均應提高警惕,及時就醫。另外肺癌患者的症狀在經過抗炎治療後可能會出現暫時的好轉或消失,所以也容易被誤認為一般的“感冒”,若未進一步檢查,有可能會延誤病情。

  孤立或片面地看待影像學上發現的肺部病灶,可導致肺癌的誤漏診。肺部病變與肺影像表現之間存在著必然且複雜的聯絡,但是相同的病理變化會產生不同的影像表現,而不同的病理變化又可產生相似的影像表現,所以應結合病情,全面分析,其中特別應注意與肺結核的鑑別診斷。對多年靜止結核病史已達癌症易發年齡的患者,再次出現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狀時,應注意癌變的可能,此時應運用多種檢查手段和反覆對照原始X光片,可幫助診斷。同時,臨床上曾發現肺癌與肺結核同時存在的例子,在抗結核治療中症狀無明顯好轉或X線顯示病灶增大者,應考慮肺癌的可能。另外,不能單純靠結核菌素試驗(PPD)來確診。PPD試驗結果陽性表明患者感染了結核,但當機體反應性減弱時,PPD可為陰性。

  還有一種情況是未檢出癌細胞時,患者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造成病情延誤。臨床上常發現有孤立肺部結節者,因術前無法明確病理,患者“懼怕手術”而選擇觀察,但觀察時間過長造成延誤。臨床經驗是孤立的肺部結節直徑>2cm者約60~70%為惡性,直徑>3cm者則有90%為惡性的。我們對於孤立肺部結節的患者採取的策略是:抗感染、抗癆治療2周後複查胸部CT,若病灶增大或無縮小即應採取手術治療,即使患者要求繼續觀察隨訪,時間也不應超過1個月。

  最後,肺癌可分泌激素樣物質(異位內分泌)引起復雜的伴癌綜合徵和肺外症狀,如高鈣血癥、Cushing′s綜合徵、低鈉血癥、神經性病變和肥大性骨關節病等,臨床醫生對此缺乏認識或患者沒有及時就診也會造成誤漏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