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 丁超

  心律失常是很常見的心電學的異常,尤其過早搏動(簡稱早搏)相當多見。在人的一生中,幾乎每個人都有過早搏的經歷,有的人早搏較多,伴有心慌症狀,有的人偶有早搏,未引起注意。那麼,應如何正確對待心律失常呢?發生心律失常後該如何自我保健呢?

  心律失常發生時,多數都有心慌、胸悶的症狀,引起了病人的注意並去醫院就診,通過心電圖檢查發現有心律失常。也有少數人沒有症狀,偶在體檢時發現有心律失常。當確診有心律失常後,首先應去就診,最好是心臟專科,配合醫生詳細瞭解發病經過,並作一些必要的檢查,對心律失常發生的背景作具體的分析。因為心律失常不是一種獨立的心臟疾病,它是一種心電學的異常表現。任何心臟疾病都可有心律失常的表現,正常者有時也可有心律失常。給正常者作一個24小時的動態心電圖記錄,那麼可發現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心律失常的記錄。許多外因的刺激也可誘發心律失常,如疲勞、情緒激動、吸菸、酗酒、喝濃茶和咖啡等。因此,首先應對心律失常發生的基礎進行分析,分清心律失常是在某種心臟疾病的基礎上發生的,還是由外因造成的,即區別這種心律失常是功能性的還是器質性的。功能性的心律失常預後良好,對健康無影響,不需藥物特別治療。器質性的心律失常絕大多數也是良性的,即不會造成心跳驟停、突然死亡的危險。只有少數器質性心律失常是惡性的,必須特殊治療。

  功能性心律失常的治療,主要在於去除誘因和心理治療,有人曾建議將功能性心律失常歸屬於心臟神經官能症,有一定的道理。心理障礙是許多功能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因此,應配合醫生仔細分析每次發病的經過,找出導致心律失常的精神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工作壓力大、情緒緊張、家庭矛盾、夫妻生活不和諧等。必要時可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諮詢,經過多次的諮詢、疏導,可以幫助病人走出困境。自身心理素質的培養也相當重要,我們要樹立“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的人生觀,努力培養安定而樂觀的情緒。一些容易誘發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應予戒除,如吸菸、酗酒、喝濃茶和咖啡。必要時可服一些鎮靜安神的中藥或西藥。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以幫助調整植物神經功能,安定情緒。

  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心律失常,首先應治療原發疾病,多數心律失常在原發疾病治癒後可以消失或改善。如果將心律失常比作種子,基礎性心臟病就是土壤,而誘發因素就是雨水。種子只有在土壤中遇到適宜的雨水,才會發芽生長。誘因的去除在心律失常的治療中相當重要。一般來說,良性的心律失常,只需治療原發疾病、去除誘因,而不需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只有在心律失常比較嚴重,症狀較明顯的情況下,才考慮選擇副作用較小的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短期治療。

  惡性的心律失常必須接受特殊的治療,所謂惡性心律失常即曾發生過心跳驟停,經心肺復甦搶救成功後的心律失常病人,以及有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伴嚴重的心律失常,經特殊檢查預測以後有發生心跳驟停、突然死亡危險的病人。這部分病人必須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篩選一、兩種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藥物長期服用,或安裝特殊的起搏器。

  許多非心臟的疾病也可伴有心律失常,如甲狀腺、肝膽疾病,顱腦外傷或腫瘤、腎上腺的疾病以及應用對心肌有毒性的藥物,如銻劑、阿黴素、洋地黃等,這些心律失常的治療關鍵是去除原發疾病,必須注意的是不要因心律失常而只把注意力集中於心臟,耽誤了原發病的及時發現和治療。

  盲目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是有害的。美國曾作過這樣一次試驗,把心肌梗塞後有較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隨機分組,給予安慰劑或某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目的在於預防心跳驟停和突然死亡的發生,結果發現,經1年的治療,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病人死亡率,反而高於服安慰劑的病人。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本身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這類藥物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在充分權衡利弊後服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