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關節是人體活動的主要結構,是連線骨骼的“紐帶”和“橋樑”。在人體眾多的關節中,膝關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承受著人體絕大部分的重量,是人體各種活動中負荷較大的關節之一,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坐、臥、跑、跳等活動都離不了它。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在日常生活中,膝關節經常需要進行屈伸運動,因此更是人體容易損傷、老化的敏感地帶,中年以後,這些組織結構便發生退行性變,不再像青年時期那樣堅韌有彈性,加之關節腔的滑液分泌減少等原因,更容易出現各種勞損、病變。
當代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始於20世紀60年代,已經成為20世紀骨科矯形手術中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所謂全膝關節置換,就是用人工生物材料置換膝關節中已被破壞的骨和軟骨,簡單地說,就是將已磨損破壞的關節面切除,植入人工關節。它不僅有效地解除了病人關節的疼痛,而且可以有效恢復患病關節的正常功能,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觀念的轉變以及社會人群的老齡化,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多的病人願意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目前,每年在全國進行的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已經超過4萬例。
什麼樣的病人需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主要適用於膝關節有嚴重病變,或伴有反覆發作的關節疼痛、腫脹、畸形和關節不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經保守治療無效或效果不明顯的病例。具體包括:
1、膝關節各種炎症性關節炎,包括退行性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血友病性關節炎等;
2、少數創傷性關節炎;
3、膝關節滑膜良性腫瘤或骨腫瘤;
4、脛骨高位截骨術失敗後的骨性關節炎;
5、少數老年人的髕骨關節炎;
6、靜息的感染性關節炎(包括結核、化膿性感染);
7、少數原發性或繼發性骨軟骨壞死性疾病。
必須強調的是,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並不是一種十全十美的手術,雖然大多數病人療效滿意,但仍應注意適應症的選擇,以免影響療效。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可帶來哪些好處?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是人類醫學史上的一大突破,絕大多數全膝關節置換術後的病人都會獲得以下好處:
1、最大的好處是消除關節疼痛,大大改善關節的功能。
2、腿部力量增加。由於膝疼痛消失,您能更多地使用腿,從而加強了您的肌肉。
3、生活質量改善。您能夠輕鬆地完成日常生活並能參加一些運動。
4、長久的無痛活動。絕大多數進口人工關節可以使用20年以上。
人工膝關節置換的歷史和現狀
20世紀60年代末,一位加拿大醫生FrankGunston發明了一種多軸心型膝關節假體,並且也是首次採用骨水泥來固定假體,現代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歷史由此才真正開始。1972年JohnInsall提出的全髁置換是目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的雛形,這也是人工膝關節置換首次採用特殊的手術器械來達到精確的截骨和安裝假體。
之後,隨著人們對膝關節生物力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工膝關節假體設計理念不斷更新和假體材料的不斷完善,假體的設計重點也從單純的鉸鏈式假體更多地轉移到了半限制型和非限制型假體。
現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已經被成功引入人工膝關節臨床應用中。醫生在軟體幫助下,可以在電腦上模擬出與患者膝關節非常相似的虛擬關節,並且利用該模型在關節假體資料庫中尋找適合該患者的最佳假體。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已經被認為是治療終末期或嚴重的膝關節炎最有效、最成功的手術之一。目前,每年在全國進行的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已經超過4萬例。
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膝關節的使用壽命也越來越長。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是怎樣進行的?
一旦確定做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在完成必要的術前準備工作後,醫生會根據您的身體狀況、X片等輔助檢查,確定具體的手術方案和麻醉方案。
為了儘可能減少術中出血,手術進行前,會在患側大腿根部放置止血帶。因此,某些病人在術後會有大腿根部發脹或小腿麻木不適,這些症狀會很快消失,不必過於擔心。
麻醉後醫生會對您的膝關節進行消毒,當有足夠的手術視野暴露後,便可使用特殊工具、精密的器械切除已經被破壞的關節面,對殘端進行修整後便可以安裝假體,絕大多數病例是採用骨水泥將假體固定於股骨和脛骨以及髕骨表面上。
正常的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操作通常需要2~3個小時。當手術完成後,您會被送往甦醒室,等待意識恢復,當您完全甦醒且病情穩定後,便可返回病房。
術前、術後分別要做些什麼?
當您入院後,主治醫生會詳細地詢問您的病史,瞭解全身狀況以及區域性膝關節的病變程度,判斷您是否有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指徵。在排除各種手術禁忌證後,選擇適合您的人工關節。再通過對您X光片的測量,選擇合適尺寸的人工關節。與此同時,您必須完成以下一些必要的術前準備工作:
1、糖尿病、心臟病或高血壓以及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應經過系統的內科治療,使病情平穩控制後方可手術。
2、如有全身隱匿性感染病灶(如腳癬、股癬、中耳炎、鼻竇炎等),應在接受關節置換術前及時治療慢性病灶。
3、手術前2周停用非甾體類藥物(如阿司匹林、芬必得、扶他林、英太青等)和免疫抑制藥物,以免術中、術後出血,影響傷口癒合或損害腎功能。
術後,膝部會有一些疼痛和腫脹,使用一些止痛藥物可緩解這些不適感。3~4天后,術後的疼痛和腫脹就會基本消除。如果您有異常的小腿麻木感、感覺減退或足趾伸屈不靈活,應及時告訴您的主治醫生。
如果術中留置引流管,一般在術後48~72小時拔除。當引流管拔除後,一般會要求病人雙下肢穿著長筒彈力襪,這是防止術後下肢深靜脈栓塞的一項有效的輔助措施,要求使用到術後8周。
引流管拔除後,康復理療師會指導您進行屈伸膝關節的肌肉操練,幫助您早日恢復伸屈膝關節的運動。術後2周,即可拆線出院。出院後繼續您的康復訓練。
出院三個月後要到醫院複查,拍攝X光片,瞭解關節假體的位置及穩定性是否良好。術後半年再複查一次,以後長期隨訪。如果您感覺不適,例如出現關節紅腫、疼痛或活動不便以及髖關節因意外情況受傷,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術後應該如何進行康復治療?
對於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術後的康復治療對於膝關節功能的恢復至關重要。術後逐步加強康復鍛鍊能儘快恢復行走能力,避免關節脫位。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1~3天:患者疼痛較重,一般不主張活動患側的關節,可以抬高患肢,儘可能地主動伸屈踝關節和趾間關節,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等肌肉收縮訓練,每小時進行3~5分鐘,以促進血液迴流,防止血栓形成。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4~14天:患者的疼痛已明顯減輕,此時,康復鍛練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膝關節的活動。有條件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藉助膝關節連續被動活動器(CPM)進行關節活動的訓練。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2周~6周:主要進行股四頭肌的力量訓練。同時,保持關節活動度的訓練。主要方法為:患者坐在床邊,主動伸直小腿多次,循序漸進;患者坐在床上,膝關書下墊一枕頭,使膝關節屈曲,然後主動伸直。行走和上下樓本身也是對肌肉和關節功能的一種康復鍛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