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肺動脈高壓的發生原理
能夠併發肺動脈高壓的先天性心臟病為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完全性房室間隔缺損、肺靜脈異位引流、右室雙出口等。其發生機制主要是心內血液左向右分流導致肺血量增加,肺動脈壓升高。最初為單純動力性升高,此時如能中斷左向右分流,則肺動脈壓即可恢復正常。
如肺動脈壓持續升高,引起肺動脈內膜及中層增生,管腔變窄,血流緩慢、微栓形成,進一步加重肺動脈高壓,此時肺動脈本身已發生病變,即使中斷左向右分流,肺動脈壓也不會降低。當肺動脈壓升至高於左室壓時,則發生右向左分流,由於動脈血中混入靜脈血,患者此時出現心源性紫紺,繼而右心衰竭發生死亡。此時在臨床上稱艾森曼格綜合症,患者紫紺、杵狀指(趾)、肝大、腹水、雙下肢水腫等。
通常根據壓力將肺動脈高壓分為輕、中、重度肺動脈高壓,肺動脈壓在30-60mmHg為輕度,60-90mmHg為中度,90mmHg以上為重度。
二、 肺動脈高壓的手術治療時機
外科治療時機非常重要,一般在中度以下的肺動脈高壓手術治療愈後較好,而中度以上則效果差,風險性大。通常每年會遇到幾例發展到後期的艾森曼格綜合症的病人,年齡大都在20歲左右,家長及孩子的精神均受到了巨大的創傷。一般先心病肺動脈高壓早期,患兒飲食、活動均無影響,家長認為問題不大,等到出現症狀時有可能已經失去了良好的手術時機。
故建議一旦發現孩子患有先心病,一定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診斷,聽取專業人員的治療建議,獲得最佳的手術治療時機。在此建議有此類疾病的患者若症狀不明顯,可在1-3歲時手術治療,若出現反覆肺炎、心衰、上感、營養不良,則應於1歲以內儘早手術治療。
三、 先心病肺動脈高壓的外科治療措施
對於輕中度的肺動脈高壓,術前應用前列地爾、長託普利、西地那非等降肺動脈壓治療1-2周,即可行手術治療,而對重度肺動脈高壓患者,術前吸氧、強心、利尿治療,同時應用降肺動脈壓治療4-6周後複查肺動脈壓,並測量全肺血管阻力,如全肺血管阻力大於8wood單位,則屬手術禁忌,大於4wood單位屬高危病人,手術風險大,預後不佳。
四、 預後效果
對於輕中度肺動脈高壓者術後恢復較好,肺血管一般在術後能恢復到正常人標準,而重度患者術後肺小動脈不能馬上恢復,一部分患者會在術後逐漸恢復,而少部分患者有可能肺血管病變繼續加重,從而出現右心衰竭,故重症患者術後應繼續將肺動脈壓治療。
五、建議
鑑於以上所述,強烈建議先天性心臟病病人儘早到醫院檢查診斷,評估病情發展程度,應指出先心病和腫瘤一樣也有早中晚期,不要誤認為患兒能吃能喝,能跑能跳,不予治療而發展到晚期,喪失了手術治療時機,毀了孩子的一生,也給醫生和家長帶來巨大遺憾和內疚。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