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治醫師 明曉鋒

  學齡前後的兒童肱骨內上髁骨折較為少見,由於該期區域性解剖的特點,即使發生骨折而診斷亦是困難的,常易發生漏診或誤診的情況。

  一、損傷機制:肱骨內上髁骨骺為前臂的屈肌群附著點,由於牽涉骨骺,於7-9歲時開始骨化,至16-18歲始與骨幹癒合,學齡期兒童的肱骨內上髁骨折,多為間接暴力所致,即跌倒時肘外翻手掌著地,從而導致肘關節內側關節囊韌帶破裂與屈肌群的驟然緊張,而使肱骨內上髁骨骺發生程度不同的撕脫性骨折。

  二、診斷:臨床表現及體徵,以及骨骺折塊移位的規律與青少年期所患本病完全相同;但唯一不同點只是在學齡前後肱骨內上髁正處於軟骨階段,因而在影像上不易顯影。因此凡學齡期兒童所發生的肘關節內側軟組織挫傷的病例,均應警惕發生本病的可能。在學齡期前(7歲以前)的患兒應以臨床檢查為主,如在肘內側皮下能觸到一活動骨塊即應考慮內上髁Ⅰ度或Ⅱ度骨折;如伴活動肘關節有卡阻或摩擦感以及肘關節脫位側多有內上髁Ⅱ度或Ⅲ度骨折的可能。對學齡期的患兒除重視臨床檢查外,應在影像上從肘關節內側及肘關節間隙中認真查詢內上髁不顯示或不清的骨骺核,必要時與建側對比,有利於明確診斷,從而達到不誤診及不漏診的目的。

  三、治療:本病的Ⅰ度或Ⅱ度骨折應及時進行閉合復位,術後將患肘固定於屈曲90度為3-4周。對達不到解剖復位呈纖維癒合者,對日後肘關節功能影響不大。內上髁Ⅱ度或Ⅲ度骨折首選閉合復位;否則行手術復位以解除骨骺卡阻於關節內,恢復肘關節的正常解剖結構,以利患肘功能恢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