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王昆鵬

什麼是顱內動脈瘤?

  動脈瘤並非腫瘤,而是由於動脈管壁薄弱,在血流不斷衝擊下,血管壁區域性膨出。因此,顱內動脈瘤就像是在腦血管壁上吹起的一個氣球,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勞累、用力排便、舉重物、上樓、性生活等誘因的刺激下,隨時因血壓突然增高,引發顱內動脈瘤破裂,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威脅患者的生命。

  據統計,顱內動脈瘤第一次破裂後死亡率大約為30-40%。更嚴重的是,出過血的動脈瘤再次破裂的機會及危險程度均大大增加,大約有40-60%的病人會在動脈瘤出血後的一個月內再次發生破裂,而第二次破裂後死亡率約為60-80%。所以顱內動脈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腦中的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破裂的危險。

  動脈瘤的好發人群有哪些?得了動脈瘤又有哪些不適表現?

  動脈瘤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出現,其中以40-60歲的中年人居多。腦動脈瘤在發生破裂之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但近半數病人在動脈瘤發生大量出血之前有一些警兆症狀,最常見的症狀由動脈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發性劇烈頭痛;另外,因動脈瘤增大、壓迫到鄰近神經而引起的相關症狀,如一側眼睛睜不開、視物成雙等。

  疑似上述警兆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到有條件的醫院尋找專科醫生診治。

  需要提醒的是,腦動脈瘤引發的頭痛具有鮮明特點。一旦腦動脈瘤發生破裂,通常出現突發的如劈裂樣的劇烈頭痛,而不是一點一點慢慢的頭痛。頭痛範圍可向頸肩、腰背和下肢延伸,並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全身出冷汗,半數以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嚴重時病人可發生突然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大約有20%左右的病人往往以只表現為頭痛,甚至可以反覆發作,類似人們常說的血管性頭痛。因此當初次發生的頭痛或者頭痛的性質與以往不同時,應積極地接受血管檢查,排除顱內動脈瘤這一極度危險的疾病。

  動脈瘤怎樣才能檢查出來?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進步,CT、MR的廣泛使用,利用無創的檢查方法及早發現顱內動脈瘤已經成為現實。CTA和MRA等檢查簡便、易行,檢查的準確率達到85%以上。但是最為準確的檢查手段還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即DSA檢查),DSA仍是診斷顱內動脈瘤的“金標準”。為此,當無創的檢查發現動脈瘤或者高度懷疑動脈瘤時應儘快進行腦血管造影檢查。

  顱內動脈瘤怎樣治療?

  對於顱內動脈瘤的治療,最關鍵的是早發現、早治療。其實顱內動脈瘤並不可怕,這是一種可以徹底治癒的疾病,可怕的是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及早治療的重要性。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至少有70%的動脈瘤在沒有破裂以前就被人們發現並得到及時的治療。而在中國這一比例非常低,大多數地區甚至連5%都不到。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開顱夾閉和血管內栓塞。

  開顱夾閉是徹底治癒動脈瘤的主要手段,是通過手術暴露瘤頸或載瘤動脈,通過鈦夾夾閉瘤頸或載瘤動脈,使動脈瘤與迴圈隔離開,從而減少其破裂危險性。目前該方法仍是國內治療腦動脈瘤的主要手段,術中可以清除血腫,術中造漏可降低腦積水的發生率,對巨大動脈瘤可以切除,解除佔位效應,具有費用低,再出血率低,但相對創傷大、要求患者有良好的手術耐受性。

  血管內栓塞,就是人們常說的介入療法,這種方法只需要在大腿根部用針穿一個2-3毫米的小口,在血管內將非常精細的導管和導絲插入腦動脈瘤內,再通過微導管輸送微彈簧圈等逐步填塞動脈瘤腔,直至完全閉塞動脈瘤,達到治癒目的。這樣的手術方法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但費用相對較高。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於顱內動脈瘤破裂後的第一個月內有將近一半左右患者會發生再次出血,因此,一旦高度懷疑或者已經明確存在顱內動脈瘤,都應該在最短時間內到達有條件治療的醫院進行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