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成長。可是,有些孩子就沒那麼幸運,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會生病,有的還需要手術治療,做手術就會面臨麻醉的問題,但由於麻醉這道“程式”太過專業,人們對它並不瞭解,這就讓家長們很揪心。什麼是麻醉?小兒常用麻醉方法有哪些?手術前為什麼不讓患兒吃飯、喝水?全身麻醉對孩子智力有影響嗎?等等問題。那麼就讓我來給您解答以消除您的顧慮和擔憂。
1.手術前為什麼不讓患兒吃飯、喝水?
很多家長對手術前不能吃飯、喝水不理解,生怕委屈了自己的孩子,有的認為在手術前只有吃的飽飽的,才能更好地耐受手術麻醉。因此,有些家長往往不聽醫生和護士囑咐的禁食時間而讓患兒在手術前吃東西,結果不得不停止這次手術,擇期再做。
術前禁食是術前準備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主要是為了防止胃內容物在麻醉或手術過程中出現返流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嚴重者可影響氣體交換,危及患兒生命。有報道兒科急診手術與成人急診手術誤吸發生率分別是1/373和1/4544,誤吸發生率新生兒及嬰兒是兒童的10倍,小兒是成人的2倍。所以,術前禁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為防止誤吸禁食時間過長,不但會引起患兒口渴和飢餓,還會引起不必要的哭鬧、煩躁,嚴重者可出現低血糖或脫水等。
那麼手術前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吃飯、喝水比較合適呢?專家們根據我國小兒發育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小兒術前禁飲禁食時間,以供參考。
我國小兒術前禁飲禁食時間建議(小時):
攝入種類
禁食時間
清飲料
2
母乳
4
配方奶
6
牛奶
6
固體食物
8
2.為什麼麻醉醫生在手術前要訪視患兒?
麻醉前訪視的目的包括瞭解患兒相關病史,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檢視實驗室檢查結果等,然後做出全面評估,為完善的麻醉方案提供依據。
小兒麻醉多為全身麻醉,小兒頭顱及舌體相對較大,鼻腔狹窄,且有喉頭位置較高,牙齒易鬆動等特點,術前存在呼吸系統疾病將會增加嘔吐誤吸、呼吸道梗阻等麻醉風險,術前最常見的問題是上呼吸道感染,表現為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這類患兒能否接受麻醉,應根據其症狀、是否合併其他疾病、手術的緩急程度而定。還應注意另一呼吸系統疾病是哮喘,圍術期發生併發症的可能性較大,麻醉醫師應仔細詢問,患兒如有哮喘病史,平常所用藥物,包括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應使用至手術當日並做好術中搶救準備。
3.麻醉前給藥的目的是什麼?
麻醉前給藥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患兒和家長的焦慮狀態,能夠讓患兒與父母順利分離,避免患兒因恐懼而導致術後出現行為異常等問題。
小兒對麻醉和手術的心裡應急方式與年齡相關。6個月以內的嬰兒尚不能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心裡,1-3歲的小兒是圍術期產生心理問題最多的年齡組,主要表現為焦慮、哭鬧、害怕疼痛、害怕離開家人,並可能導致長時間的行為異常,這類小兒必須給予鎮靜藥讓患兒入睡後再入手術室進行手術,等手術結束睡醒後又回到家長的身邊。
咪達唑侖是當前小兒麻醉使用最廣泛的術前鎮靜藥,它的順行性遺忘作用能夠減少小兒術後行為異常的發生率。可口服(口服劑量是0.3-0.5mg/kg)也可靜脈,目前我們醫院是靜脈給藥,靜脈注射劑量是0.1-0.2
mg/k g。
4.什麼是麻醉?小兒常用麻醉方法有哪些?
簡單地說麻醉就是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體或區域性暫時失去知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在手術時幫助患兒解除痛苦,保證患兒安全,為手術創造良好條件。
小兒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區域性麻醉。全身麻醉又包括靜脈麻醉和吸入麻醉。區域性麻醉又包括區域性浸潤麻醉、區域阻滯、椎管內麻醉。由於小兒的不配合,小兒外科手術多選擇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藥作於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使其被抑制,呈現出意識消失、全身不感疼痛的一種麻醉方法。全身麻醉藥分為靜脈麻醉藥和吸入麻醉藥,吸入麻醉藥經呼吸道吸入而達到全身麻醉稱為吸入麻醉,而靜脈麻醉藥經靜脈或肌肉注射而引起的全身麻醉成為靜脈麻醉,將二者複合成為靜吸複合麻醉。不管是靜脈還是吸入,都是有麻醉藥物進入體內的,手術時間較短的患兒一般來都是靜脈給藥,面罩維持呼吸就可以了,如果時間長必要時還需要置入喉罩或氣管插管。
喉罩置入全身麻醉既能維持良好的通氣又對呼吸道刺激小,主要適用於:無嘔吐反流危險的小手術,如疝氣、鞘膜積液;困難氣道的患兒;急救復甦等。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就是將氣管導管置入氣管內,對機體刺激較大,但可滿足長時間或不同體位下氣道的管理,在小兒麻醉中最為常用,尤其以危重患兒、頭頸胸部手術以及腹部大手術、俯臥位、側臥位手術、扁桃體切除術、腸切除吻合術等。
6.全身麻醉對患兒智力有影響嗎 ?
孩子手術前,家長往往對麻醉有顧慮,擔心麻醉藥對患兒的智力有影響,特別是選擇全身麻醉。其實,這種顧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全身麻醉就是中樞神經系統被麻醉。患兒被麻醉後暫時失去對疼痛刺激的反應,仍保留某些神經系統反射,保持正常的生命體徵,如呼吸、心跳、血壓、脈搏等。醫生會選擇合適的劑量,隨著手術時間的進行,麻醉的作用逐漸減退,手術結束後,麻醉的作用就消失了,肌體又恢復正常的工作了。一般的麻醉藥在停藥1-2天后基本就從身體排出乾淨了。
7.患兒僅輕微感冒能手術麻醉嗎?
根據統計,大約有三成的小孩,一年中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有感冒症狀。有時候跟外科醫師約好進行這次手術,孩子卻在手術前出現感冒症狀,那麼手術是否要繼續進行,麻醉會不會有風險呢?
這些簡單的小手術跟感冒分開來看可能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對於麻醉醫生來講那可就要慎重考慮。
首先,兒童的呼吸道比較敏感,因此對好多刺激的反應相當激烈,在全身麻醉時為了維持呼吸道,必須插入喉罩或氣管內導管,在放置的過程中會對氣管及周圍黏膜產生刺激,很容易就引起咽喉痙攣、支氣管痙攣等危及生命的狀況。根據臨床文獻,在為感冒的兒童進行全身麻醉過程中相對於沒有感冒的兒童,上述併發症的機率會增加5-10倍。而且越小的兒童感冒接受麻醉其危險性越高。因此建議,一旦發現發熱、感冒(體溫大於38度、咳嗽、流鼻涕),應取消常規手術。那麼手術要延後多久呢?一般建議,在感冒症狀完全緩解2周,就可以再次安排手術,而不會增加呼吸道併發症的發生。
通過上述講解,相信您已經對小兒麻醉有所瞭解,不會再像之前那樣過分擔心了吧。為了讓家長放心和保證患兒的手術安全,麻醉醫生會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患兒,並加倍呵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