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軍偉

   肉芽腫性乳腺炎是一類以肉芽腫為主要病理特徵乳腺慢性炎症,包括多個臨床病種,其中一種較為為多見,病因不明,肉芽腫性炎症以乳腺小葉為中心,故叫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GLM),1972年Kessler首先報道,病名得到多數學者的認可。以前有人叫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乳腺肉芽腫或肉芽腫性小葉炎,是指乳腺的非乾酪樣壞死侷限於小葉的肉芽腫病變,查不到病原體,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象肉芽腫性甲狀腺炎、肉芽腫性睪丸炎一樣,易與結核性乳腺炎混淆,以前發病率不高,所以,臨床和病理醫生都對其觀察研究不多。

  病因:

  1、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乳汁所引起的區域性免疫現象及區域性超敏反應。非細菌感染,與口服避孕藥的應用有關。也可能為感染、創傷、化學刺激引起炎症,毀壞導管上皮,腔內容物進入小葉間質,引起肉芽腫反應,並進一步破壞小葉結構有關。好發於生育年齡、已婚經產的婦女。

  2、可能由於導管內的乳汁、分泌物及角化上皮逆向外逸於小葉間質內,引起區域性的炎症反應及超敏反應,導致肉芽組織的形成。

  3、病變中可見微膿腫,上皮樣巨噬細胞及異物肉芽腫形成,認為本病的發生為區域性感染、創傷及化學物質引起炎症,因炎性損傷導致導管上皮破壞,管腔內容物進入小葉間質,引起肉芽腫性炎症。

  病理改變:

  巨檢:大小不等的腫塊,沒有包膜,有的切面呈實性,色灰白、質硬,發汙。散在爛肉餡狀的壞死病灶,多發大小不等的膿腫,米湯樣或黃白色稠膿,總之病變表現多種多樣。光鏡觀察:見乳腺小葉結構尚有輪廓,低倍觀察乳腺小葉有多數肉芽腫,有的相互融合。高倍觀察有異物型多核鉅細胞、上皮樣細胞、嗜酸性細胞、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等構成肉芽腫病灶。抗酸染色未見結核桿菌,PAS黴菌染色陰性,鏡下所見是乳腺組織慢性炎,肉芽腫散在或大片壞死性融合可見多核鉅細胞反應,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部分可見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多伴有膿腫形成。

  病理診斷: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英文縮寫GLM。

  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的診斷

  臨床表現:平均年齡為30歲,病程較短,均在5個月以內。

  主要表現為:乳腺腫塊,疼痛,質地較硬,形態不規則,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清,也可有同側腋下淋巴結腫大。發病突然或腫塊突然增大,幾天後皮膚髮紅形成小膿腫,破潰後膿液不多,久不癒合,紅腫破潰此起彼伏。

  初起腫塊期酷似乳癌,易造成誤診誤治。有人貿然行乳癌根治術,應當臺上冰凍或耐心等待石蠟切片結果。本病還須與乳腺結核,乳房脂肪壞死等相鑑別。

  當有紅腫化膿時,可能誤診為漿細胞性乳腺炎,導管擴張症,乳腺結核,或一般細菌性膿腫,錯誤的切開引流,

  導致誤診的主要原因

  1、病人若以無痛性腫塊就診,腫塊質地硬、表面不光滑,且與面板及周圍組織有輕度粘連,無壓痛或輕壓痛,或發現同側腋窩有腫大淋巴結,其特徵酷似乳腺癌;

  2、術前均未行腫塊穿刺塗片細胞學檢查,若針吸細胞學檢查為炎性細胞,有助於與乳腺癌鑑別;

  3、由於本病少見,,臨床醫生對該病認識不足,缺乏警惕性;

  為減少誤診應注意以下幾點:

  1、患者多為年輕女性,病程較短;

  2、對於患乳腺腫塊的病人,均應行鍼吸細胞學檢查,有助於臨床的鑑別診斷;針吸多見炎細胞,無癌細胞;

  3、手術檯上有懷疑時應做臺上冰凍或等石蠟結果,不可貿然切除乳房。

  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的治療

  1、肉芽腫性小葉性乳腺炎一旦確診,手術治療效果較好,而關鍵在於明確診斷。手術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手段,既要徹底切除病變,防止復發,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組織,臺上整形,儘量保持乳房的完美。

  2、術後中藥治療至少半年,改變機體超敏狀態,肅清殘餘病灶,減少復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