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膽科 主任醫師 崔麗安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臨床通常包括: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這三種病均屬於自身免疫反應造成的肝損傷,病理改變不同,臨床表現亦不盡相同。AIH表現以肝臟炎症為主,PBC以膽管損害和膽汁淤積為主,而PSC是以肝內外膽管進行性炎症、閉塞和纖維化為主。這三種病可單獨存在,也可表現其中任何兩種之間的重疊綜合徵。在治療上,西醫很明確――免疫抑制劑(激素等)以及利膽和促進肝細胞分泌和排洩膽汁的藥物,抗纖維化及對症治療。因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情複雜,預後較差,其治療需要長期性,一年甚至數年以上,另外長期大量的使用激素,引起的臨床水鈉瀦留、高血壓、骨質疏鬆等副反應極大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根據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臨床表現:

  倦怠乏力,納差,上腹部脹滿不適,脅肋隱痛,面板瘙癢或有目黃,身黃,小便黃等主要臨床表現,該病可歸屬於中醫的 “脅痛”、“黃疸”“鬱證”“虛勞”等範疇。目前多認為其病因病機可歸納為溼、毒、虛、瘀四大方面。患者素體虧虛加之外感疫毒、情志失調,導致肝失疏洩,脾失健運,肝腎虧虛,漸至瘀血阻絡之證。可涉及脾、胃、肝、膽等多個臟腑。

  我們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認為本病病因分內外因。從自身免疫性肝病發病的年齡特點為雙峰期(即女性青春期和絕經期),國外以青春期女性多見,我們臨床觀察,以絕經期女性多見。根據中醫理論,青春期腎氣未充;絕經期腎氣漸衰,所以內因主要為稟賦不足,腎氣虧虛,臨床表現為肝腎陰虛者為多。外因為感受外邪,尤其是風熱表邪,風熱為陽邪,易耗津傷陰;又該病女性患者居多,根據女性特點,多憂善感,易為“七情”所傷,“婦人善懷而多鬱”,致情志不調,肝鬱氣滯,鬱久化熱,可進一步加重陰虛的病理變化。陰虛生內熱,風熱、虛熱二熱相加化為火邪,灼傷肝絡,從而造成肝臟損傷。因此,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機,肝腎稟賦不足是本,風熱外邪、肝氣鬱滯是標,是誘因,內外因相互影響造成肝臟損傷,導致臨床諸多證侯。所以滋補肝腎要貫徹始終,自擬滋腎揉肝方治療,方中重用生地,山萸肉、女貞子滋補肝腎;柴胡、白芍於陰潤之中以疏肝解鬱,以達“水中疏木”之功;全蟲、蒺藜、秦艽、半枝蓮、草河車、丹蔘、茜草、雞血藤、赤芍、丹皮祛風解毒化瘀;久病陰損及陽,出現脾腎陽虛,加仙靈脾、巴戟天,於“陽中求陰”。另外,還可以辯證論治。

  肝鬱氣滯症(多見於AIH早期):胸脅脹痛,精神抑鬱,噯氣或善太息,飲食減少,多愁多慮,少腹脹痛,大便不爽,婦女可見月經不調,經前乳房脹痛,甚或閉經。舌質淡紅,苔薄,脈弦。治則:疏肝理氣,處方:柴胡舒肝散加減。

  溼熱中阻症(多見於AIH早期):脅脹脘悶,飲食減少,噁心厭油,時欲嘔吐,或身目發黃,色澤鮮明,口粘口苦,口渴欲飲或飲而不多,肢體困重,倦怠無力,大便粘滯臭穢,小便黃或如濃茶,舌苔黃膩,脈弦數或弦滑數。治則:清熱利溼,和胃化濁。處方:茵陳蒿湯或甘露消毒丹加減。

  脾氣虛弱證(多見於AIH中期):全身乏力,食慾不振,甚或飲食極差,腹脹午後尤甚,或輕度浮腫,或神疲畏寒,口淡無味,大便不實或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胖嫩,苔薄,脈緩無力。治則:健脾益氣。處方:四君子湯或平胃散或五苓散加減。

  肝腎陰虛證(多見於AIH晚期)常伴有肝硬化:煩熱或低熱,口乾咽燥,頭暈耳鳴,右脅隱痛,腰膝痠軟,筋惕肉p,雙目乾澀,失眠多夢,潮熱或五心煩熱,盜汗,形體消瘦,或見面色黎黑,毛髮不榮,齦鼻衄血,肝掌,蜘蛛痣,男子遺精,女子經少甚或閉經,舌體瘦,舌質紅絳有裂紋,花剝苔或少苔或光紅無苔,脈細數無力。治則:滋補肝腎。處方:一貫煎或六味地黃丸加減。

  脾腎陽虛症(多見於AIH晚期)常伴有肝硬化:畏寒,浮腫,精神疲倦,面色s白,少腹腰膝冷痛,食少脘痞,腹脹便溏,或晨洩,完谷不化,甚則滑洩失禁,小便不利或餘瀝不盡,或尿頻失禁,甚則水鼓,男子陽痿,女子閉經,或經少色淡,舌淡胖,有齒痕,苔白或膩或滑,脈沉細弱或沉遲無力。治則;溫補脾腎。處方:真武湯或附子理中湯加減。

  瘀血阻絡證(多見於AIH晚期,常與肝腎陰虛症或肝腎陽虛證並存):面色晦暗,可見面部毛細血管擴張,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而質地堅硬,女子停經腹痛,經水色暗有塊,舌質暗或有紫斑,脈沉細澀。治則:化瘀通絡,軟堅散結。處方:膈下逐瘀湯加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