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 共收錄772條



臍部臍腸系膜管息肉
臍部臍腸系膜管息肉(umbilical omphalomesenteric duct polyp)罕見。生時即見或發生於兒童,表現為鮮紅色息肉,直徑2~20cm,中央凹陷。臍部臍腸系膜管息肉的病因(一)發病原因病因尚不明。(二)發病機制發病機制還不清楚。臍部臍腸系膜管息肉的癥狀臍部皮膚中有殘留的臍腸...
氣球狀細胞痣
氣球狀細胞痣(balloon cell nevus)由組織學特徵命名。多發生於30歲以下青年,直徑很少超過5mm。只有當氣球狀細胞占黑色素細胞的絕大部分甚至全部時,才稱為氣球狀細胞痣。氣球狀細胞痣的病因(一)發病原因病因尚不明。(二)發病機制發病機制還不清楚。氣球狀細胞痣的癥狀1.極少見,多發生於3...
千足蟲灼傷
千足蟲(millipede)屬多足綱,屬於無毒害的植食昆蟲,不叮咬人釋放毒素,然而,當其在人體上爬行遇上撲擊,蟲體破裂,兩側的腺體釋放出毒素。當人感染其毒後,毒素可產生灼熱,水皰,色素沉著。如碰巧進入眼睛,可引起嚴重炎症反應。一旦皮膚接觸到這種毒素,必須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千足蟲灼傷的病因(一)發病...
錢幣狀濕疹
錢幣狀濕疹(nummular eczema)又稱錢幣狀濕疹性皮炎(nummular eczematous dermatitis)或盤狀濕疹(discoid eczema)。本病與中醫的濕癬相似,如《諸病源候論》濕癬候記載:「濕癬者,亦有匡郭,如蟲行,浸淫,亦濕癢,搔之多汁成瘡,是其風,毒氣淺,濕多風...
錢幣狀掌跖角化病
錢幣狀掌跖角化病(keratosis palmoplantaris nummularis)是以在摩擦部位出現過度角化性斑塊為特徵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發病機制還不清楚。皮損為過度角化性斑塊或豆狀角化過度。可試用角質剝脫劑及維A酸類製劑治療。錢幣狀掌跖角化病的病因(一)發病原因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二...
丘疹壞死性結核疹
丘疹壞死性結核疹(papulonecrotic tuberculid)亦稱丘疹壞死性皮膚結核(tuberculosis cultis papulonecrotica),臨床特點是在四肢伸側出現散在性丘疹,中央壞死,可形成潰瘍及瘢痕。病因及中醫辨證見硬結性紅斑。丘疹壞死性結核疹的病因(一)發病原因一般...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襪樣綜合征
本症首由Harmas等於l990年報道。其特點為手、足輕度水腫和紅斑,伴有紫癜,皮損可擴展至腕及踝部,呈手套及短襪狀分布,故名。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襪樣綜合征的病因(一)發病原因考慮為細小病毒感染所致。(二)發病機制Harmas等應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本症患者皆有抗細小病毒B19(parvir...
全身性發疹性組織細胞增生症
全身性發疹性組織細胞增生症(General Eruptive Histiocytosis,GEH)為一種丘疹性、非脂質性、自愈性組織細胞增生症,主要發生於成人。1963年由Winkelmann和Muller首先報告1例成人;1987年Paputo等曾報告一系列兒童病例。本病極罕見,文獻報告約有30例...
臍窩內有櫻紅色息肉樣物
若寶寶肚臍潮濕,臍窩內有櫻紅色息肉樣物,則寶寶很可能患有臍茸。臍茸是小兒臍部的卵黃管殘餘組織(胚胎殘餘組織)增生物,又稱為臍部卵黃管息肉(umbilical omphalomesenteric duct polyp)或臍息肉(umbilical polyp)。通俗的講,臍茸是小兒臍帶脫落後,創面上出...
遷移性膿腫
膿腫是急性感染過程中,組織、器官或體腔內,因病變組織壞死、液化而出現的局限性膿液積聚,四周有一完整的膿壁。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膿腫可原發於急性化膿性感染,或由遠處原發感染源的致病菌經血流、淋巴管轉移而來。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葡萄球菌感染可並發肺膿腫、腦膿腫及其他遷移膿腫,表現為咳嗽,呼吸困...